这个国庆过得可谓是相当有口福。
热闹快乐的时间总是短暂的,等假期结束,日子又按部就班地往前移动着。
进入十月中旬后,天气算是真正地凉快了起来。
聂思慧快四个月的肚子也已经有点显怀了,小胎儿一天天长大,折腾他妈的次数倒是少了,最近都没咋吐。
聂思慧现在一天天该干嘛干嘛,跟没怀时差不多。
相比之下,同为孕妇的廖秋彤日子就过得有点小心翼翼,因为她快生了。
廖秋彤她妈也从市里来了家属院,跟董侪夫妻俩住一起,董乐章出生的时候,也是廖秋彤她妈来照顾的,家在本地就是这点好,婆家离得远顾不上的时候,娘家能顶上。
像她这种本地人跟驻地军官结婚的情况虽然不多,但也不是个例。
穆绵她们楼上,三零一的钟凝也是本地人,孩子生了两个,不过都没在家属院,放在了娘家,她爹妈在帮忙照顾。
因为钟凝每天要上班,夫妻俩都没时间看孩子。
廖秋彤在跟董侪结婚前,其实也是有工作的,在国营饭店收银,跟钟凝结婚后选择继续工作不一样。
廖秋彤在怀孕后就把工作转给了亲戚,毕竟她妈虽然能来帮忙照顾月子,但没有办法一直帮忙带孩子。
她这个工作跟钟凝那种拿笔杆子的也不一样,没有往上升的机会。
董侪又没有其他负担,一个月一百多块的津贴完完全全够一个小家的开销,所以转了工作虽然是有点可惜,但廖秋彤还是把重心放在了家庭上。
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选择自然是不一样的。
像穆绵这种结婚以后在家照样能工作,照样挣钱的情况凤毛麟角。
要不说是老天爷亲闺女呢,超强的天赋就是老天爷赏饭吃嘛。
现在这个年头,本来就是连环画盛行的时期,穆绵能在一堆稿件中脱颖而出自然不是只靠多出来的那几十年眼界。
用毕勤这个专业编辑的话来说就是,穆绵的画很灵气。
不过灵气灵感这种东西很飘忽,来家属院这两个月,穆绵就没画新的小人书,只画了一些插画,挣个三瓜两枣的。
一来,刚到的时候忙嘛,新生活新环境总要适应的。
二来,也确实是没啥灵感。
日子就这样又过了两天,十月十七号的时候,穆绵收到了沪市画报出版社寄来的信,信的内容很简单,就是八月份过稿的那一册连环画发行上市了。
编辑照常给寄了样书,值得一提的是,编辑说这一本在沪市反响超级好,比之前的都要好。
甚至夸张地表示,说不定能火到大江南北。
这是个夸张的形容,同时也是字面意思,交通不发达嘛,南北流行的东西差异其实还挺大的。
穆绵以前的连环画在她们省城那边不常见,就是因为距离太远了,这一册真要是能在北方都畅销,那确实是能称得上一句火到大江南北。
当然了,这只是编辑的预计。
这才发行没多久呢,具体怎么样还得之后再说。
能在沪市有个好的开头,穆绵自然也是相当开心,等到十月底的时候,她往市里跑了一趟。
宁漳距离沪市不算特别远,穆绵之前的小人书在书店就有卖,这次去书店,穆绵也是直奔小人书区域。
然后就看到,她的书摆了好几个架子。
这一本穆绵花了最多的心思,名字倒是很朴实无华,很符合这个时代的特色,就叫《小丫和朋友们》。
里面的朋友们当然不是人类,是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儿童绘本嘛,自然是充满了童真和趣味冒险。
遇到一个又一个朋友的过程很是精彩,引人入胜,别说小娃子了,用大人的视角来看,也是很吸引人的。
书店里,随意坐在地上看《小丫和朋友们》的小学生有不少,书店供翻阅的书被人拿完后,三三两两便结伴凑一起看。
穆绵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顺手也拿了好几本,然后拉着柳双翠和西西去结账。
嗯,支持一下自己嘛。
等从书店出来,西西像那夸夸机附身,瞅着比穆绵本人还要兴奋,小丫头虽然字都认不全,但是可看得懂呢,书店里的好些哥哥姐姐都喜欢姑姑的书。
她姑姑就是最厉害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