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双翠说这算投资,柳冬萍这才收下,她带着小儿媳和大侄儿夫妻俩把小生意搞得风风火火的。
一年多过去,小摊子变成了大铺子,采购站的活柳冬萍也让大儿媳转让出去了,多一个人后又多挣了点钱,一个个都干劲十足的。
不出意外的话,柳家以后就算是定居在省城了。
这当然是大好事,社会在发展,人也要往高处走嘛,大队和公社怎么着都是比不上省城的。
穆家这边,穆麦和穆苗赶上教育改革,高中读了三年,姐妹俩是八一年七月份高考的,两人很争气,都考来了首都。
穆麦考到了聂思慧就读的理工学校,穆苗去了师范,虽然比姐姐考得差了一点,但也很不错了。
在读书这方面,小苗苗一直都比姐姐差一点,这事儿小时候就能看出来,三四岁的时候就嚷嚷着长大了不要读书,让姐姐把自个儿的书读了,这样她就不用读了。
高三这一年,穆麦确实一直拉扯监督着妹妹,穆苗自己也铆足了劲,没有落下姐姐太多。
在姐妹俩双双成为大学生的同时,穆承他们的养殖场发展也很不错。
两三年过去,养殖场里不止有鹅,鸡鸭也多了一些。
穆绵之前给出去两千,按分成来分的话,可以拿到七八千,不过穆绵暂时没要,那钱让兄弟俩拿着继续去扩养殖场了。
现在养殖场的规模不算特别大,不过也不小就是了,除了兄弟俩和向学武外,穆兴隆穆兴旺也在帮忙管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情。
穆兴隆就是放不下穆承这一大摊子事儿,不然以他的性子,早就跟着穆麦姐妹俩上首都来了。
相比之下,穆兴旺就没这烦恼,家里四个孩子,三个都在省城这边,穆秋户口就在本地,分配时很顺利留在了省城,是个机关单位,大学生毕业,在校期间成绩又好,所以定级不低,以后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说起来,他们兄弟姐妹四个里面,就大哥穆庆还稳扎稳打在厂里上班,穆庆性格很像穆兴旺,都是求稳的类型。
他们夫妻俩双职工,只有两个孩子要养,平时也会整点小东西补贴家用,条件还是可以的。
现在厂子的效益也挺好,夫妻俩还没有停薪留职搞个体经济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