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蛋黄馅儿的点心赵大娘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小厨房腌咸鸭蛋是当咸菜就粥吃的,不过通常有别的,陆云蓁和楚庚元也不怎么爱吃,所以就一直腌着,没想到还能在这上头派上用场。
崔如英说的赵大娘只明白个大概,“你再仔细说说怎么做,我试试看。”
崔如英想了一遍自己在燕归堂吃过的点心,说道:“赵大娘,酥皮儿就按照杏仁酥做就成。你做酥皮儿,我来做馅儿。”
蛋黄酥里面可不仅仅有咸蛋黄,咸甜口中的甜来自豆沙和麻薯。
麻薯用玉米淀粉和糯米粉做为佳,玉米淀粉恰好小厨房有,崔如英就直接用了。糯米粉是没有,但有糯米和磨盘,只磨的时候耽误了些许功夫。
时辰还早,泡豆子熬红豆馅儿已经占了一大锅,王大娘没啥事儿,专看着这锅,她虽不擅长做面食,但也给赵大娘帮忙过,熬个豆馅儿不在话下。
崔如英则在一旁做麻薯,两大勺糯米粉,一小勺玉米粉,加之牛奶白糖拌匀,粘稠的粉浆上锅蒸就行了。
蒸个一刻钟,出来的一大碗宛若凝脂,白白净净,上手微弹,是最烫也是最软的时候。
这时候还不能叫麻薯,因为少了油性和韧劲儿,得把油和糖一点一点揉进去才行。
用黄油最好,可没有黄油拿猪油也不错,猪油雪白,赵大娘做点心就用猪油。
只不过这个太烫,崔如英只能用着筷子慢慢揉,揉的时间久了就能闻见香味儿,这揉得越久麻薯越光滑,弹性也越大,甚至能拉丝。
这个就算成了,怕在外放久了变硬,崔如英又给放回蒸锅里,然后去看赵大娘她们做成什么样了。
赵大娘还在做酥皮,这起酥是功夫活儿,得慢慢来,一点也急不得,一层又一层,赵大娘极其细致,崔如英便没打搅。
王大娘熬豆沙还在添柴,估计还得一阵儿。
崔如英看用不着自己,就去磕咸鸭蛋捞蛋黄了,咸鸭蛋颜色橙黄,油亮油亮的,像日落时分的太阳。
蛋黄和没腌过的大有不同,硬硬的,在手心的时候像块儿宝石,能直接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