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如英还发现了,虽是赵掌柜盯着,但李丰收不是全然听赵掌柜的,她和崔大山的话也听。
打杂的婶子刷碗扫地很是干净,人也立整,事先说过不能带饭走,就没生过什么事。
其实每个月也就多付三百文的工钱,但铺子里省了不少心。
这就是招人的好处了,比起铺子赚的,请人的钱根本算不得什么。
月初盘点,上个月饭堂那边,流水三十六两一百二十文,铺子这头还是受暑热影响了,有几日下雨客人不多,其余天气又闷又热,客人会少一些,不过多了四十文一斤的酒水,所以流水多了,但利润没怎么变。
流水多了七两,上个月是七十两,利润还是二十四两,算着生意是差了些。
再算上书院饭堂的,上个月利润就有四十一两,跟这比起来,请人的钱就是九牛一毛。
许娘子上个月还拿了三两月钱,二两赏钱,这个月崔家总共赚了四十六两。
这是七月份,算上这个月,离年底还有六个月呢,等天再冷点儿生煎包上来,生意肯定更好。
买宅子就指日可待了。
崔如英也不知许娘子有没有和崔大山说过要买大宅子的事儿,她暗自观察崔大山,月初一直算钱,账本上一个个对,又藏钱攒钱,想来是知道的。
崔大山也的确知道,上个月许娘子回来也就说了两件事儿,其一就是买房子。
许娘子说要买崔大山就好好攒钱,别的事儿他就不管了。
许娘子还问了问崔大郎的功课,二丫他们,都是儿女,回来了肯定得问问。
得知一切都好,又看六丫长大了不少,连家里的鸡都下蛋了,许娘子脸上的笑越发浓。
孙娘子的事儿是崔大山自己说的,原以为许娘子会和自己一样,觉得不忍心,他是想通了,本想劝劝许娘子,谁知道她说辞了就辞了,“以后能不能改好还另说呢,再找人肯定更方便省心。”
准备好的话没处说,崔大山笑了笑,“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