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云,我给你寄出的信,你收到了吧?”万雪自尊也强,朝妹妹开口借钱,她也脸红,可又不得不这么做,何况一开口就要五千,万雪也怕和妹妹吵起来,语气带了小心,“我跟你姐夫,想找你和阿城借笔钱,往后慢慢还给你俩儿,一个月至少还五十块,要是有多,就多还些,好不好?”
万云没有立即说好或不好,而是问:“姐,你和姐夫到底要这么多钱干什么?”她也实在是好奇。
“咳,说起来,我这个当姐姐的也不好意思,让你为难了。”万雪真是难得在万云面前服软,钱是人的胆子,手头无钱,仿佛自尊心都更加弱小一些,“你姐夫准备搞调动到市里去,想借笔钱活动活动。”
这个倒是很正当的理由,不是借钱乱来就好,毕竟借钱给他人也讲究救急不救穷。
万云这边沉默了一会儿。
万雪坐在木椅子上,抬头看了眼跟自己一样满脸尴尬的丈夫,又急着解释:“其实你姐夫想搞这个调动,也不是一时兴起的,这一年多以来,他都在打听市里的岗位。今年中秋,我们去拜访了潘老太,见到她二儿子潘仲维,他听说你姐夫材料写得不错,市委有个科长的岗位,需要对县里和乡里基层工作有了解,你姐夫刚好适合,他就让准备准备材料,去试一试。”
“不过,阿云,从县里到市里调动是一道关卡,潘仲维虽然说可以帮忙,引见负责人,但我们总不能光着手上门,何况除了他,肯定还有其他的人事要周全,我们也是想多备一点钱。”
怕万云不答应,万雪越发说得低声:“阿云,你姐夫腿不好,在县里一直升不上去,但手上是有真功夫的,他才三十出头,正是要上进的时候,总不能一直窝在老家。他就是缺一个机会和平台,现在有这个空缺了,我们就想着,无论如何,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办下来。刚好潘仲维又是我们老乡,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局面了。”
为了丈夫,万雪对着妹妹“低声下气”,万云听着都有些于心不忍,可她也没有满口答应,姐夫不容易,她和城哥赚钱也不容易啊。
“姐,去年我记得你说存了有两千多,年底给你寄出的糖饼,你也说赚了点钱。调到市里,要花这么多钱吗?”万云问,她对这些事确实也不太了解,可五千块在老家肯定是能干很多事的。
说到这个,万雪脸都红了,磕磕巴巴的:“我们在广州买的东西太多了,去年存的那笔钱已经花完了。”
其实去年万雪和孙家宁到广州,花得真是太狠了,完全被大城市的花团锦簇给迷住了,孙家宁光是西装和皮鞋就买了四套,而万雪给自己和甜甜买了不少布料鞋子,还有好些吃用的东西,只不过一股脑儿全拖到邮政所寄回去了,没有让万云看见罢了。
他们夫妻俩儿都是双职工,每个月加起来有两百多的工资,可都没有存钱的习惯,几乎都是手头有多少花多少的,也没什么危机意识,反正都是有单位的人,这个月花完了,下个月还会再来,国家给他们的基本生活兜底儿了,不怪得个个都想吃皇粮。
不单只万雪孙家宁夫妻这样,平水县许多双职工家庭都跟他们一样,有工作,无存款。
“年底卖糖饼的那笔钱,你姐夫说想买台相机,我们又托人在省里带了台海鸥牌的相机回来,还是他同事帮忙抢的。最近我们给你寄出去的照片,就是用这台相机拍的。”万雪倒是挺喜欢这部相机的,常常给甜甜拍照,就是胶卷贵,洗照片又要花钱
万云听着,脸上露出一抹强笑,至少她姐姐姐夫没有把钱胡乱丢出去,晓得给家里添置东西。
照相机的价格本来就贵,这两年“价格闯关”的改革在自上而下地继续,深化得更为彻底了,大小家电的价格一直上下浮动,像是国产的相机,正常价格在两百多,可在缺货的时候,最高的话可以翻到六七百,这年头有几个领工资的人能买得起?偏偏他们就买了。
万云想,她姐和姐夫可真舍得啊。
说起来,周长城和万云两人一个月的流水已经去到了一千六,纯利润至少有八百上下,可他们都不敢像万雪和孙家宁这样花钱如流水,一点都不珍惜自己的收入,不把钱当钱看。可这是自己的亲姐,而且钱已经花出去了,他们就是大大剌剌的,手头没个绷紧,也承认得干脆,自己就是不留钱,她当妹妹的若是再来做事后诸葛,岂不是太扫兴了?
可要这么轻易就松口给万雪借五千块,万云是万万说服不了自己的,她和城哥两人每日风里来雨里去,关心蔬菜和粮食,小心节约,一笔一笔记着支出和收入,凭什么存了钱就要给姐姐姐夫擦屁股呢?
所以万云说:“姐,这笔钱实在太大了,我们手头没这么多,”她看了看还在帐子里躺着的丈夫,说,“而且我也做不了这个主。”
这话落在万雪和孙家宁的耳朵里,却是默认了妹妹一定会想办法,语气都跟着松快起来:“阿云,我就知道你愿意帮着我和你姐夫的!当然,一定要和阿城商量,你们是夫妻,要商量着办事。”
万云从胸腔里吐出一口,忽然不知道要说什么好,不管她姐怎么想,就是没咬死说好把钱汇过去给她,而是说:“姐,我要下楼买早餐了。”
万雪:“哎,好,你去忙,我和你姐夫等你消息!”
第131章
万雪和孙家宁张口要借五千块钱的事情,万云憋在心里半天,又闷又气,都不知道要怎么和周长城讲。
她姐说,手头没钱,所以要五千过桥,这些话,万云是不相信的,姐姐姐夫见到好东西,再爱花钱再把持不住,有甜甜这个警戒线在,他们肯定不会让自己落到这个地步。
不去算姐姐姐夫日常的工资,万云猜测,万雪手上估计还有至少千把块钱,只是因为这回是第一次从县里到市里做调动,孙家宁也不知道究竟要花多少钱,就往多了里借,有备无患。恐怕也是去年他们到广州来,看到自己和桂老师住一起,家中一切摆设和用具都是贵重的,花钱买东西也不再跟之前那样扣扣巴巴的,再加上万雪跟着万云去卖过盒饭,知道盒饭生意看着不起眼,其实每日流水过手很多,他们夫妻手上是有存款的,另外,也仗着大家交情深厚,才敢这样开口。
可一开口就是五千,万云接受不了,是她亲姐也接受不了。
其实万云猜得很对,万雪手上确实是还有九百来块钱,这是家里“以防万一”的钱,拿着这点钱是办不成事情的,孙家宁也尝试和父母开口借过一部分,但孙家父母一口回绝,还拿出一些陈年账单出来,说从前为孙家宁兄妹花了不少钱,他们老两口前几年才还清债务,如今手头并没有什么存款。
父母子女之间,因为钱,因为很多没有讲清楚的话,最终再次闹得不欢而散。
找万云借钱,是万雪提出来的,当然其中也有孙家宁自己隐秘的期待,他没有阻止万雪,也想得到妻子这方的助力,所以和万云对话的,一直都是万雪,而非姐夫。
去年暑假,孙家宁和万雪到了广州,见识到了大城市的兴旺,看到了妹妹妹夫学会开车,熟练地适应着这个时代下最繁华的大城市之一,阿城和阿云尽管出身乡里,可如今举手投足间就是城里人的做派了,不过才两年的时间,就让妹妹妹夫找到了一条生存之道,与他们这些长期在县里的双职工拉开了距离,这种对比,咬噬人心,明明之前是自己过得更好的,怎么现在似乎都变了呢?
这种心态让孙家宁有了危机感,他总想着自己也该做出点儿什么改变,不要落后得太多,尤其如今他有了女儿,孩子一眨眼儿就长大,难不成让甜甜以后跟他们做父母的一样,也没得选择?想要看看外头的世界,还得先坐两天一夜的火车不成?
不得不说,孙家宁这种为子女计的打算,跟许多只会把人生期待寄托在“孩子长大了有出息,带着家人享福”身上的家长相比,已经是长远有打算的父亲了。
在经历了火车上孩子差点被拐走的事情之后,孙家宁对甜甜有了一种奇妙的愧疚心理,差点儿在他手上不见了的女儿,令他作为一个爸爸,责任感更重了,对女儿也更宝贝了,所以,回到县里后,看着县里那几栋暗沉久远的破楼,和四周都是高山环绕的环境,他暗自发誓,必须要让甜甜到市里去上学,不能让她待在县里,往后的路途都是可以看得到的,甜甜要是待在县里,走得是孙家欢的路。
一代人总要比一代人更进步。孙家宁的思想也感染了万雪,万雪看着玉雪可爱的女儿,心想,当爸妈的为了孩子,吃点苦头又如何呢?要变!阿宁哥的这个调动要搞!
过完九月,中秋节的时候,他们照例去潘老太家里拜访,潘仲维携妻带儿回家探亲,孙家宁便在那时试探地提了提自己想往市里调动的想法,开头潘仲维皱眉,让他不要着急这件事,机会是要等的,不是想有就有的,孙家宁自然也明白,晓得潘仲维能说这样的话,就不算拒绝。
这个事既然已经拜托了潘仲维,就不能再改投他人,否则只会让孙家宁和潘仲维的关系降落,甚至断裂,即使调到市里去工作,孙家宁也会受到不少限制,现在各县区出来的人,在市里还是很抱团的,一旦有些不好听的话传出,他立即就会被孤立起来,因此只能等,这种升迁式的变动,在没有定下来之前,所有人的关系和身份,都如同暗夜走钢丝,小心翼翼,不能开口。
好在潘仲维在今年六月份后往上提拔了一级,或许是因为一些更高层的原因,市里有不少岗位陆续都松动了一些,又是一个中秋节,他提前回乡探亲,和孙家宁说了,让他开始准备材料,写好申请往市委办公室递交申请,他会在中间给孙家宁引荐几个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