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哥和冯丹燕两人不知道云记快餐已经慢慢步入正轨了,印象还一直停留在万云为生意发愁的时候,因此想着,那两万估计就是他们两夫妻能拿出来最多的钱了。
等大家都散了的时候,冯丹燕还埋怨了朱哥两句:“你说你,把阿城阿云两口子叫来干什么。”
朱哥也没想到会是这个局面,没想到彭鹏说话这么不留情面,也没想到周长城万云只能拿出两万块,他家里负担这样重,也四处筹了四十万出来,甚至还有一部分是本来要给工人们的工钱,就这,彭鹏还嫌少,说如果不是看在大家是老乡交情的份上,根本不会收他们这点钱去海南。
从朱哥那儿回到家,一锁上门,万云把憋了一路的起说了出来:“你看到刚刚彭鹏看我们的表情没有?跟看两个乞丐似的!”
周长城离得更近,哪能看不清楚,不过两万块在他这种百万级别的老板的眼里,应该真是算不上什么钱,金钱至上,弱肉强食,这几年,周长城接触了不少,甚至已经有些习惯了,只是觉得有点可惜,他们和彭鹏的距离可能要越来越远了。
“他确实看不上我们的钱就算了。”周长城其实心里也不舒服,但不能夫妻两个同时上头,总得有个人是冷静的,“你让我一下子把二十万拿去给他,我是真舍不得!虽然说是赚钱,可钱不在自己手上,我就总不放心。”
“也是,彭鹏那样儿,都要飘上天了,丹燕嫂说他现在一门心思研究海南地产,还想到深圳和上海去买股票,厂里的事情都丢给彭颖管了。”万云把在厨房和冯丹燕的悄悄话说出来,“彭颖管得不好,他又当众骂人,还很自豪能管住老婆,日化厂赚的钱,现在都被他抽出去炒地皮了。”
彭颖是越来越管不住彭鹏了。
“这人心思真活络。”周长城也不禁佩服彭鹏,不怪得人家发达,什么窟窿都敢钻,什么钱都能赚,是报纸上,文人那支笔底下写的,时代弄潮儿。
话题就从声讨彭鹏,忽然转移到夸赞彭鹏了。
万云说:“我也说呢,怎么人家的脑子就这么活泛?看看我们两个,赚的全是手艺钱。你要说我不羡慕彭鹏的脑子和胆子,那肯定是假的,他们好像挥一挥衣袖,就能赚回好多钱!”
“那?我们也跟上,再加点儿码?加到五万?”周长城小心地加了点儿钱,又问,“丹燕嫂刚没跟你说他们投入多少吗?我们也参考一下。”
万云边收衣服,边摇头:“没有,估计是说好了要保密,不方便对我们讲,不过看他们样子,应该是不少的。”至少比他们提出的两万要多。
周长城在房间里走了几步,说:“我现在就给彭鹏打电话,说我们愿意出五万,看能不能搭上他这趟车。”
万云停下手上的家务,想了想,说:“那现在去打,问问他愿不愿意。”
说干就干,周长城从抽屉里找出电话本,翻到彭鹏大哥大的号码,现在他应该还没有出海珠,还来得及。
谁知彭鹏接到周长城的电话,听闻他们两公婆要出五万,立马哈哈大笑起来,最后笑得停不住,甚至踩了刹车,特意停在路边,过了会儿才说:“哥儿们,你们还真执着啊!不是跟你们说算了嘛?这个事情真不适合你和万云这种老实做小生意的人!五万是绝对不行的!五十万还差不多!就是五十万我都嫌少!”
周长城和万云两人挤在话筒前,满怀信心提出要入伙,结果再次遭到彭鹏的耻笑,这下是真的有些拉不下脸来了,五十万都嫌少,可卖了他们,也拿不出五十万来啊,正想找个借口主动挂电话。
彭鹏那头又说:“行了,我不跟你们讲了,酒喝多了,尿急!你们是实在人,就做实在的生意。就这样了啊,改天再聊!”随着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他先把电话收线了。
留下周长城和万云两人拿着电话筒,面面相觑,脸上的羞愤之情怎么都消不下去。
“我们可能就是没有这种发财的命。”万云想起桂老师说的,想赚这种钱,先去算算自己的八字硬不硬。
“这彭鹏!”周长城把话筒放好,叉着腰,气得也有些不知道要说什么了。
第171章
关于彭鹏要去海南炒地皮不带上自己这件事,周长城和万云都郁闷了好几天,夫妻两个一碰头就要骂两句彭鹏,忘了之前彭老板是怎么帮他们找年货厂家,怎么借钱给他们的好处。
不过,人家不带自己玩儿,自己又没有本事跑到海南去买地,赶不上这一趟风口,只能回归本来的生活,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了,反正发不发财,也是要过日子的。
越是临近年关,海南那头地价越是高涨,所有人都在欢呼又是一个好年景,银行、金融机构和持有地皮的地产商,所有人高举这一团锦簇的繁花,海南岛的太阳永远不会下山。
就是朱哥和丹燕嫂两人走在路上都是雄赳赳气昂昂的,彭鹏去海南岛上已经半个月了,终于在成千上万个人中拿到了最新的地皮,手续还未完全办完,当天就涨了价,电话打回广州来,让朱哥狂笑不已,感觉再过一阵子就能一把赚到底,从此都不用做事了!
彭鹏自己有两百二十多万,加上老乡和朋友们一起凑的钱,共有四百万,很快就跟人到了海南,从一个长春人手里接过一大块地皮,还似模似样成立了房地产公司,他准备让地价先涨涨,到了明年开春,选个黄道吉日,就打地基建楼房,到时候楼房连带着地皮一起卖出去,赚它一大笔钱!
那四百万大多数用在了买地皮上,要建房子,彭鹏只能找银行贷款,但这些都是小事一桩!
海南那时候是最新的特区,所有政策都为经济开道,在其他省市,私营企业没办法跟银行申请到贷款,但在海南,只要是为了发展房地产,为这个小岛建设新楼盘,只要有块地,再打通一点其他的证件关卡,银行贷款的流程立马就能放低门槛、简化一切手续,不少证券机构也在中间充当撬动经济杠杆的工具,成为财富的放大器。
“错过了深圳,就不能再错过海南!”这是当时炒楼花的人最经常挂在嘴上的话。
这样疯狂的情况下,别说真正有钱涉足其中的人日日做梦发达,就是最底层的打工人林彩霞和胡小彬等人都能说上几句,大家或许不知道地产是怎么回事,但能得到人人称颂的金钱是最具象化的好处,可见那阵地产风吹得有多刚猛。
在一月初,万云就给胡小彬和林彩霞放了假,盒饭外送生意也暂时收了起来,每天开店,硬撑着也没猫儿三两只,水电费都挣不回来,干脆放假好了。
放了假,万云就闲下来了,在家做起了“家庭主妇”。
可这主妇做了两天,她就不干了,再空下去,简直要闲出毛病来,还不如去卖年货,虽然现在大概率是没什么好摊位可供选择了。
真是劳碌命,一日也休息不得。万云拿着看不下去的小说,躲在书房里躺着,自嘲。
忙得要命的时候,只想躺着休息一会儿,可真正停下来休息了,又觉得哪儿哪儿都不得劲,恨不得跑到快餐店去开门。
于是,万云开始找在广州认识的朋友,电话先是打到林彩虹那儿,谁知林彩虹根本没空理她,现在到了年底,各处酒楼宴请不少,他们菜蔬的供货只比以往更忙,再加上今年还要继续供年花,她忙得分身乏术,就是林彩霞回到番禺,也被她点出去做事了,根本没得放假。朋友两个,话说不到几句,电话便匆匆挂断,约好等过了年再见。
万云百无聊赖地收好电话线,顿时有点后悔今年没有去卖年货。
前日她想找丹燕嫂和江曼去买过年的新衣服,结果丹燕嫂去卖年货了,江曼则是忙着给她手上那些客户们做账对账,要赶在一月一号前到税务去处理好,忙起来时,通宵达旦也忙不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