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有容说:“眉角有个痦子,定是白家大郎白崇文,他可能要坐船去县城。”
“老白员外有几个儿子?”朱铭问道。
沈有容说:“老白员外有一房原配,几次怀孕都流产了,那白大郎虽生下来,但生母却因难产而死。后来老白员外又续弦,生下两子三女。白二郎叫白崇武,白三郎叫白崇彦。续弦夫人的娘家很强势,不准老白员外纳妾。听说年轻的时候,老白员外在县里养了外室,也不晓得有没有诞下子女。”
“这三个儿子都在干啥?”朱铭又问。
沈有容说:“白大郎留在村里,管理田产、茶山和店铺。白二郎在县城做押司,是正经的县衙文吏。白三郎可了不得,在州城求学,还中过举解送入京,差一点就考上进士。”
朱铭再问:“我跟那白大郎拱手作揖,他连正眼也不瞧,白家的几个郎君都如此?”
沈有容低声说:“白大郎从小就没了娘,性情古怪得很,跟继母也关系不好。白二郎就很圆滑,见谁都笑脸相迎,听说在县里有个绰号叫笑面虎。白三郎是真正的读书人,喜欢风雅,好交朋友,待人也极为热忱。”
喜欢风雅?
好交朋友?
朱铭心里乐开了花,他也好交朋友啊,特别是有钱的土豪朋友。
第23章 白三郎
汉江之中,两条船顺水而下。
一艘客船,体型较小。
一艘货船,就要大上许多。
白家奴仆已在岸边等候多时,船刚靠岸,就立即簇拥过来。
一头头肥猪,被陆陆续续赶下船。还有人挑着担子,全是各种食材。
距离老太君九十大寿,足还有二十多天,白家就已在准备寿宴了。而且要大摆流水席,周边村子的肥猪不够,直接去县城统一采买。
村里养羊的较多,这畜生吃草就行。
养猪的却没见几个,毕竟猪要吃粮食,村民哪有足够的剩菜剩饭喂猪?
如果红薯得到推广,养猪的农民就会越变越多。
负责采购事宜的,正是白家大郎白崇文,已经年过四十岁。
他在岸边忙得不可开交,三弟白崇彦却在船头潇洒清闲。
忙活一阵,白崇文回头看向三弟,脸色带着几分阴鸷。
自己整日忙里忙外,三弟却逍遥快活。偏偏父亲凡事都顺着三弟,却又对自己呼来喝去。这搁谁受得了?心理不平衡啊。
白家三公子白崇彦,大约二十五六岁。头戴东坡巾,手持白折扇,正指着对岸远山说:“此山如虎踞,俺家的后山如龙盘。两山隔江耸峙,大有虎踞龙盘之势,先祖便是看重这风水,才安宅建屋开荒立业。”
“确实好风景。”旁边的士子点头赞许。
这士子名叫李含章,乃洋州通判李瑞之子,已随父寓居洋州大半年。
一听州判这个职位,似乎是知州的副手。其实不然,它是设来牵制知州的,初时几乎跟知州平起平坐。
宋代的官僚体系复杂,不仅文官牵制武官,文官内部也互相牵制。
另外,通判还负责催税!
“可贞兄,请移步下船。”白崇文邀请道。
李含章道:“隽才兄先请。”
两人互相谦让着下船,沿途欣赏田园风光。
他们看不到百姓穷困,只晓得乡下景色宜人。辛苦锄禾的老农,满身泥土的牧童,皆是这山水画卷里的风景线。
行不多远,路遇二童子。
一个童子手持竹棍,奋力大呼:“玉帝老儿,吃俺老孙一棒!”
另一个童子不干了:“你都做了三回孙悟空,这回该轮到俺了,俺才是孙悟空。”
“俺再做一回。”
“不行,不行,你再做孙悟空,俺就不玩了!”
“那你做孙悟空,俺不做玉皇大帝,俺要做二郎神杨戬。玉帝老儿太不经打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