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蔡卞为了巩固自身地位,去年撺掇宋徽宗追封王安石为舒王。
而在此之前,王安石已经配祀孔庙。
爵位一改动,座次也该改动,孔子和王安石都是王爵,孟子、颜回等人全是公爵。
民间传来传去,就变成了王安石要排到孔庙第二。读书人对此义愤填膺,遂编杂剧讽刺此事,丝毫不给蔡相公面子。
孔庙事件,是王安石被儒生唾弃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谣言越传越真,就连当世大儒都纷纷发表反对意见。
眼前这出《杨太真外传》,明里暗里讽刺蔡京,估计也是受去年的孔庙事件影响。
王安石若地下有知,估计要掀开棺材板,跑出来胖揍蔡京一顿。
时间渐渐过去,郑胖子喊了些酒菜,三人便在酒楼里吃喝。
直至傍晚,结伴前往郑家。
客房已经安排好,行李便在客房中,朱铭住东厢,白崇彦住西厢,都在一个院子里。
刚搬出交椅,在院子里坐下聊天,忽然就有人进来。
郑元仪盛装打扮,不但头上插满发饰,身上还挂着一些玉饰,搞得就像要去礼佛一般。
“二哥不在吗?”郑元仪似乎是来找郑泓的,眼睛却一直盯着朱铭,还惊喜道,“哎呀,朱家哥哥也在!”
第127章 与科举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白崇彦正在跟朱铭聊天,见突然来了个女眷,连忙起身作揖问候,却又不知道对方是啥身份。
还得朱铭帮忙介绍:“三郎,这是郑二郎的幼妹郑幼娘。”
白崇彦立即鞠躬行礼,郑元仪也屈身回礼。
人家妹子都这么落落大方,朱铭自然不可能扭捏,笑着招呼道:“郑家妹妹好久不见,快过来坐。”
少女坐矮交椅不雅,朱铭进屋抱了个绣墩出来。
如此细心妥帖,郑元仪更加喜欢:“多谢哥哥照拂。”
男女之间,没啥可聊的,白崇彦就找不到话题,只在旁边干坐着,还取下灯笼罩挑灯花玩。
朱铭也是没话找话:“妹妹可有读书?”
“一直有读书,”郑元仪说,“王家请了女先生,专门教习女子读书。闵家后来也请了女先生,不要束脩,还提供饭食。”
“有趣。”朱铭不禁笑道。
这闵家和王家,都是书香世家,估计平时没少攀比,就连女子私塾都要抢生源。
郑元仪问道:“上回多做了个香囊,哥哥可有收到?”
朱铭回答说:“收到了,还戴了几天,香料淡了便没换新的,妥善保管在家中。”
“那便好,”郑元仪有些小失落,因为朱铭没有随身携带,挤出笑容又补了一句,“香囊里还有一张符,是俺在庙里烧香求来的,可以保佑读书人金榜题名。”
“那我真该戴上。”朱铭说道。
白崇彦坐在旁边,总算是听明白了。
这郑家妹子对朱大郎有意思,不但赠送香囊,还专门求了一张符。
别人郎情妾意,自己当啥电灯泡?
白崇彦起身说:“俺还有书没看,就先回房温习去了。告辞!”
郑元仪连忙恭送:“白家哥哥慢走。”
朱铭挠挠额头,提醒道:“交椅带上。”
白崇彦弯腰捡起交椅,朝朱铭偷偷眨眼,意思是让他把握机会。
等白二郎离开,郑元仪变得更开朗,说话声音都大了几分:“俺们那位女先生,可对哥哥推崇备至,将哥哥的八首诗词反复讲解了好多遍。先生还说,哥哥胸襟开阔、才志高远,非寻常士子可比。”
朱铭对那位女先生有点兴趣:“令师是何出身?”
郑元仪说:“先生名叫黄舒,乃兴元府黄家女,今年四十多岁了。着实命不好,嫁了三回,丈夫都早逝,先生索性出家做了姑子。后来姑子也不做了,还俗教导女子读书,王家每月八贯俸酬请她来的。”
“确实命途多舛。”朱铭表示同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