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后面那些商旅,不仅要认真检查货物,甚至还要搜身。且有专门的女税差,负责搜检过路女子。
一旦身上带的钱过多,那些钱都是要交税的!
金银铜铁钱,也要收2%的过路费。除非能拿出官方商业合同,证明自己带的钱,属于官卖货物的收入——这又是个逃税空子,有关系的大商贾,轻轻松松就能开具免税证明。
直至南宋乾道四年,全国都在闹钱荒,朝廷为了鼓励货币流通,这才取消了对金属货币的征税。
朱铭又回望关城,准确来说,是一个土石寨子,卡在山谷的出口处。
或许是因为太平岁月,守关士兵并不多,估计有人在吃空饷。那些士兵懒洋洋的,没穿甲胄,连皮甲也没有,歪歪扭扭或坐或立,大部分士兵甚至不带武器。
朱铭感觉,自己只需带一百精兵,便能轻松夺取此关!
“前面有客店,能好生睡上一觉。”白崇彦说道。
过了榷关,前方瞬间开阔,甚至还能看到大片水田。
另外还有递铺,负责送公文的洋州官差,跑去递铺联络一番,很快就到客店对众士子说:“诸位相公,递铺的官船俺讲好了,明天就又能坐船。”
“有劳了!”闵子顺代表士子们致谢。
官差笑道:“都是洋州同乡,算不得啥。”
他就一个小小的差人,而赶考的举人当中,又多洋州富家子,当然要好生巴结。
白胜带着聚宝盆去马厩,弄了些草料补充营养。
朱铭随便吃了些,就回客房睡觉,这一路实在累坏了。
他隐隐能感觉到,陈渊对自己有些不满。
一路讲学,陈渊为主,朱铭为副。
陈渊讲的都是大道理,而朱铭各种夹杂私货,比如那天故意曲解天命。
“砰砰砰!”
敲门声响起,朱铭起身开门。
陈渊踱步走进来,自己倒了一碗冷开水解渴,坐下便说:“大郎,我以后讲学,你能否不要妄言?”
朱铭笑呵呵道:“好,听先生的。”
只这态度,陈渊就知道是敷衍,叹息道:“大郎所言所行,让我想起了拗相公(王安石)。”
“小子不才,不敢与王荆公相提并论。”朱铭连忙说。
陈渊说道:“我虽未见过王荆公,却听家中长辈经常提起。大郎与王荆公很像,都是聪慧过人,少年便能通经。王荆公熟读经书,于经义一道,可称当世大儒,却在关窍处故意曲解。他曲解经义是为了变法,大郎曲解经义又是为何?”
朱铭拿出随身携带的小罐桐油,倒了一些在绢布上,慢慢擦拭宝剑,问道:“先生,此剑如何?”
“神兵利器。”陈渊在大明村的时候,就见识过朱铭的宝剑。
朱铭瞎扯道:“吾之志向,是出将入相,为朝廷平定天下。有些时候,先生认为我在曲解经义,我却觉得自己才是对的。就算不对,也没大错。”
陈渊问道:“你想做第二个拗相公?”
朱铭弹剑说道:“不管是范文正公,还是王荆公,他们变法都未能触及大宋的痛处。大宋的痛处在于吏治,吏治不清,再好的新法也要变成恶政。范文正公不敢整顿吏治,王荆公也不敢整顿吏治,我觉得自己可以试试。此剑锋利,可斩贪官污吏!”
陈渊说道:“大宋不杀士大夫。”
朱铭冷笑:“那就从我开始,士大夫也可杀!”
陈渊骇然:“你这是要与天下读书人为敌,恐为取祸之道。”
朱铭质问:“饱读圣贤之书,却做那贪官污吏,上害国家,下残百姓。这样的读书人,配得上士大夫之称吗?孟子言,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昏君无道都可杀,读书人贪赃枉法就不能杀?难道,读书人比君王还高贵?”
陈渊无言以对,因为朱铭理由充足,而且还是以孟子为依据。
朱铭指着放在墙角的铁枪、铁锏,又指着桌上的弓箭:“这三样兵器,我拿来上阵杀敌。而我手中宝剑,今后专杀贪官污吏!三十年时间,我要做到宰相,为大宋荡平天下、澄清宇内!”
全特么瞎扯淡,还三十年做宰相。
陈渊却被朱铭的大志给震住了,以为他真是为国为民的忠义之士,既钦佩又担忧:“大郎有此心,自是极好的。但王荆公殷鉴不远,伱切莫重蹈其覆辙,万一引发党争又难以收拾。”
朱铭说道:“王荆公变法失败,甚至引发党争,根本就在于未清吏治,我当然不会重蹈覆辙。”
这段话的意思是,在变法之初,就借整顿吏治之名,把反对者全部赶出朝堂,提拔认真做事的补上位置。只要变法卓有成效,在自己活着的时候,就不可能有什么党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