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144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国子司业陈询、国子监丞高述,这二位默默离开。
走得远了,陈询笑道:“盛章恐怕不会善罢甘休。”
“陈渊和那朱铭,若是滞留东京三月以上,必然被姓盛的诬陷下狱。”高述幸灾乐祸。
他们老奸巨猾,自己想拍蔡京马屁,却让盛章出面抓人。事成了,他们有功劳;事不成,跟他们没关系。
二人回到国子监,屁股还没坐热,蔡京的心腹匆匆而来。
心腹叮嘱道:“你们两个,最近半年安生一些,不准再招惹是非,国子监必须严格遵守三舍法!刘嗣明……要贬官外放了。”
陈询和高述大惊:“怎会如此?”
心腹说道:“官家震怒,从礼部到国子监,一众官员,全部降等。”
这是政敌对蔡京的反击,不管什么党什么派,已经联合起来,抓住国子监漏洞进行弹劾。
带头干翻宰相张商英的刘嗣明,连蔡京都保不住他,即将被贬到地方去做知州。
国子监的学生,只招收七品以上京官子弟。
蔡京的党羽徇私舞弊,导致大量京官的儿孙,无法晋升国子监上舍。这特么犯了众怒,就连中立派都参与进来,逮着礼部和国子监一阵狂喷。
由于参与弹劾的官员太多,把宋徽宗给吓到了,匆忙下旨降罪,不给蔡京反应的机会。
礼部尚书白时中,礼部侍郎张崇,礼部员外郎翁彦深、尚佐均,大司成刘嗣明,国子司业陈询,国子监丞高述……全部降三官(寄禄官、职官、差遣),刘嗣明甚至要被抓去大牢走个程序。
第141章 聪明又昏庸的皇帝
此时的大宋文臣,蔡京排第一,刘正夫排第二。
刘正夫曾经依附蔡京,并帮助蔡京第二次复相,还帮助蔡京扳倒张商英。
但是,蔡京以前有个死敌叫刘逵,而刘正夫又与刘逵私交甚密,两人之间就此产生嫌隙。
宋徽宗故意提拔刘正夫,意思已经非常明显了,就是要让两个宰相斗来斗去!
“父亲,官家今日下旨,从礼部到国子监,一众主贰官全部降等处罚!”次子刘阜民喜滋滋跑回来报信。
刘阜民的职务是猷阁待制,即皇帝的图书馆文侍,专门伺候皇帝读书写字,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情报。
长子刘皂民是兵部侍郎,闻言笑道:“此乃大喜事。处罚那一众礼部官员,虽未动摇蔡京根基,却意味着官家对其愈发不满。假以时日,蔡京必然倒台!”
刘正夫却叹息:“这是官家与众臣,把我架在火上烤啊!”
刘正夫不想跟蔡京斗法,他一直以蔡京的党羽自居。莫名其妙的,皇帝就把他推到前台,蔡京的反对者也来依附他,硬逼着他跟蔡京唱对台戏。
这次众臣弹劾蔡京党羽,刘正夫啥都没干,但蔡京的怒火,肯定会撒在他身上。
“唉,我还是请辞吧。”刘正夫居然真的开始研墨,准备写辞职信回家养老。
刘皂民大惊:“父亲为何如此?”
刘正夫说:“蔡京毫无底线,我是斗不过他的。我老病之躯,顶多罢官归乡。可你们兄弟二人,恐遭其报复啊!刘公路之事,殷鉴不远。”
刘公路就是刘逵,蔡京对其兄弟下手,案件牵连上千人,被处死者数十人(死者多为胥吏,也有刘逵的亲戚)。
“父亲不必担心,宫中有娘娘(皇后)撑腰,蔡京难道比娘娘更能讨官家欢心?”刘阜民说。
“你们糊涂,皇后已久不见郑居中!”刘正夫说道。
郑居中就是跟郑皇后攀亲戚那个,论辈分是李清照的亲姨父,他以前也属于蔡京党羽。如今“族妹”做了皇后,郑居中的野心也大起来,宋徽宗趁机提拔此人,让郑居中去牵制蔡京势力。
刘正夫与郑居中,稀里糊涂成为“反蔡京联盟”的核心,其实全特么是皇帝安排的。
郑皇后明显感觉风向不对劲,逼着亲爹辞官,并且不再跟族兄郑居中联络。
刘皂民还是舍不得荣华富贵,绕弯子劝道:“父亲,官家让你斗蔡京,是不会准许伱辞官的。”
刘正夫仔细想想,点头道:“也对,须让官家主动放我走。”
于是,刘正夫改写劝谏信。
宋徽宗最近志得意满,打算去泰山封禅,满朝文武都不敢劝谏。
刘正夫文采极佳,洋洋洒洒写了上千字。
他知道宋徽宗的脾气,谁敢劝谏,必惹其不高兴,特别是劝谏成功之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