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时随便选了一个,趁着饥民聚集之前,赶紧把事情给搞完。
祭祀文章,也是让吴懋代笔,朱铭在主祭时念了一遍。
大致内容为:感谢上帝爸爸和后土妈妈,生个好儿子下凡做人皇,让天下百姓都能幸福安乐。我是金州太守,受人皇所托,代表金州全体百姓,今天祭祀皇天后土……巴拉巴拉。
折腾半天,终于搞定。
李道冲身为通判,自然要全程参与。
这厮回到通判厅,立即写信告状,而且显得极为兴奋。
罗列朱铭十大罪状,洋洋洒洒写了一千多字。
其罪一,祭台只有三尺高,仅九尺见方,完全不能彰显仪式的隆重。
其罪二,没有仔细挑选祭祀地点,祭台就在药王庙门口,随便找块平地就瞎搞。不选风水宝地怎行呢?
其罪三,七月才有今年最好的黄道吉日,朱铭却提前举行祭祀活动。
其罪四,虽然勒令祭祀人员要斋戒沐浴,但朱铭监督并不严格,有的官吏说话还有大蒜味儿。
其罪五,以老病之牛,祭祀皇天后土,对皇帝的爸爸妈妈极不尊重。
其罪六,观礼百姓太少,很多百姓都不知道有这个活动。
其罪七,朱铭私下对道君皇帝有讥讽之语,说皇帝是不顾民生的昏君(这个罪名,纯属诬陷)。
其罪八,朱铭不但自己祭祀敷衍,还让各县官吏也草草祭祀。
其罪九,州县官员欲进花石纲,朱铭不但禁止,还将花石纲收为已用(扣押沙金的事儿)。
其罪十,欺压道官与道士,役使道士进山采药(其实是传教),导致药王庙的大多数道士,都不能参加此次祭祀活动。
李道冲拿给录事参军宋宁观看,高兴说道:“此十条大罪,若让官家知悉,姓朱的必定倒霉!”
“可多让几个官员弹劾,罪状也要略有不同。”宋宁建议。
李道冲说:“吾正有此意。”
这两个家伙暗中串联,威逼利诱官员写告状信,还真悄悄凑齐了十多封。
第246章 杀民立威
“太守,李大判正在串联官员,欲上疏弹劾你欺君!”吴懋悄悄跑来打小报告。
此君虽然怂得很,但态度非常端正,而且做事也勤勉可靠。
朱铭笑问:“你怎知道的?”
吴懋说道:“仓曹参军方国良,就被李大判威逼利诱,他昨日暗中派人与我说的。太守莫要大意,他们打算弹劾你祭祀不端,官家可是极为在意这种事情。”
“我晓得了。”朱铭点头说。
仓曹参军方国良一直首鼠两端,他的直属上司是李道冲,同时还受到朱铭的管辖。因此每每听从李道冲的命令,又有意无意传递消息给朱铭。比如这次,既上疏弹劾朱铭,又让朱铭知道他是被迫的。
吴懋建议道:“太守应当早做准备,写一封密奏向官家解释。”
“我会写的,”朱铭问道,“城外可有饥民聚集?”
吴懋说道:“已有零星饥民,从乡下和山中逃荒至此。下官正在安排赈济,等人数再多些,就让饥民修缮码头,再修缮从码头到城门的道路。”
朱铭提醒道:“饥民人数有五百之后,就让他们兴修水利和桥梁,沿河士绅也得参与进来,毕竟兴修水利对他们最有好处。再发公文给各县,让他们随时注意,饥民达到一千就得上报。”
“是!”吴懋得令退下。
今年的气候极为异常,江淮、湖北、江南已开始夏季降雨,而北方、汉中和上庸之地,却依旧还在持续性干旱。
金州这边,四月末下过一场雨,雷声大,雨点小,也就把地面润了润。
到五月中旬,各县官吏,同时收到两份公文。
一份来自知州,允许各县缓征夏粮,督促他们更多关注赈灾。
一份来自通判,催促各县起征夏粮,并且还定下和买钱额度。
石泉县令苏元老,把两份公文都看完,叹息道:“政出两端,矛盾至斯,非金州百姓之福啊。”
主簿问道:“县尊,我等该听谁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