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路上试试,看能不能抢几个乡下富户。”
“……”
这些家伙,你一言我一语,已经在讨论抢劫计划。
杨志说道:“俺却有个好去处。”
“什么好去处?”众人纷纷询问。
杨志说道:“俺在汉中有个故人,他是有官身的贵人。去了那里,还能给咱改名落籍,不用进山做贼寇。”
“那顶好!”
“俺们跟着杨大哥走!”
逃犯们折道向南,中途寻个乡下富户抢劫。
不是为了抢财货,而是想弄到一些武器。再不济,一把菜刀也行,锄头、镰刀也能做兵器。
众人舍弃马车,只带三匹马进山,财货粮食让马儿驮着,通过傥骆道往洋州行去。
中途还遇到了山贼,杨志奋力厮杀,前后折了两个兄弟而且多人带着轻伤,终于穿过匪寇横行的地带。
好不容易抵达洋州地界,杨志来到一个村落,询问村中富户:“俺们是元璋公的故人亲随,给大明村送些礼物,可知大明村怎走的?”
听说是朱国祥的朋友家人,富户非常热情:“顺着汉水一直走,黄金峡那边颇为难行。你们一路在岸边打听,谁都晓得大明村在哪里。”
“多谢!”
杨志抱拳致谢,带人直往大明村行去。
他们沿途打听,果然人人都知晓。而且听他们跟朱国祥有旧,都表现得极为热情,甚至还有富户留他们吃饭。
逃犯们极为惊讶:“这元璋公好大的名望,个个都认得呢。”
杨志笑道:“去了那边,就不愁官府追捕了。”
第249章 赵逢吉
汉中今年也有旱灾,但所幸遇到两位好官。
利州路转运使林篪,之前在江南东路做副使,兼管江东路的铸钱事务。
因故意拖延花石纲而得罪朱勔,宰相郑居中帮忙说情,于是调到汉中这边做一把手。
林篪得罪朱勔还能异地升迁,除了郑居中的帮忙之外,还因他本人早就被皇帝给记住。
殿试的时候,他本名叫林虎。
宋徽宗觉得这名字不好听,于是御赐其名为林篪。皇帝亲自赐名,吏部自然得重视,因此林篪的升迁速度很快。
利州路转运副使赵佺,之前在成都府路做运判。
赵佺就是修通丰利渠那位,以一己之力,只用两年时间,就完成困扰北宋130年的世纪工程。
“唉,朝廷索粮甚急。”林篪把公文递给赵佺。
赵佺看完之后,眉头紧皱说:“东挪西凑,给一半吧。若是全额输粮,利州路恐又生民变。”
林篪说道:“只输半额也不够啊,今年利州路大旱,老百姓自顾不暇,哪还有余粮上交官府?即便下令只对富户征收,州县官吏执行起来,也得摊派到小民头上。”
转运判官高景山说:“去年玉米丰收,可弄些玉米凑数。”
玉米属于新作物,不在朝廷征粮范围内,这玩意儿交上去,也不晓得上边是啥反应。
“粮食还算小事,”高景山低声说道,“此次随公文而来的,还有俺族弟的私信。嘉王楷,去年迁太傅,今年提举皇城司!”
“嘉王提举皇城司?”赵佺惊骇莫名。
林篪也是难以置信随即又释然,因为当今皇帝啥事儿都干得出来。他感慨道:“唉,东宫不稳啊!”
嘉王赵楷,去年被封为太傅,就已经坏了规矩,成为宋代皇子担任师、傅的第一人。
今年,赵楷先代替皇帝主持夏祭,接着又提举神霄玉清万寿宫,前些日子竟然受命提举皇城司。
那可是皇城司啊,被誉为宋代锦衣卫。
虽然肯定远远不如锦衣卫,但让一个皇子来掌管是啥意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