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个年轻士子,正在听陈渊讲学。
衙役莽莽撞撞闯进来:“陈官人,有物什寄到!”
士子们被打断授课,脸色都不怎么好,埋怨衙役不该此时闯入。
陈渊拆开一看,顿时欣喜,回屋取钱塞给衙役:“有劳阁下跑一趟。”
衙役得了赏钱,心情格外舒畅,点头哈腰说:“不妨事的,给陈官人送东西,咱心里欢喜得很。”
把衙役送走,陈渊开始阅读书稿。
他的感受又不一样,他是正经研习过洛学的,知道朱铭大量引用程颐思想。
但二程著作甚多,寻常门徒,很难融会贯通,更别提归纳总结,并进行详细阐述发展。
“三纲八目,格物致知,道用相成……”
陈渊整理衣襟,站直了往西北方指去,对自己的学生说:“金州之地,有人立道矣!”
沙县士子张致远问道:“请问先生,何人立道?所立何道?”
“政和五年探花朱铭,朱成功,”陈渊说道,“此人虽对外宣称是吾弟子,但我与之亦师亦友。他以二程之言,辅以道用之论,立下儒生大道。此道一出,可传万世,为天下之显学也!”
学生们震惊莫名,这话说得太大了。
陈渊把书稿递出:“且传阅之。”
二十多个学生,士子传不开,便有人照着书稿朗诵。
朗读一遍,还没完全领会,于是再朗读第二遍。
几遍之后,学生们终于明白,陈渊并没有说大话。
唐宋都有人推崇《大学》,但不成系统啊,朱铭剽窃朱熹的学术,让《大学》有经有传有注疏,从此可以单独成书。
这篇注疏横空出世,必然迅速传播,只要朝廷不强行干预,肯定越传越广,三纲八目将成为所有读书人的做人做事准则。
它太具有煽动性了,而且是对圣人之言的理解总结!
从今往后,士子就该明明德,就该亲民,就该止于至善。
从今往后,士子就该格物致知,就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它为读书人制定了一套标准,为读书人规划了人生目标,大家只要照着去做便能成为君子。
写这篇注疏的人,会被后世儒生奉为圣贤。
第268章 惊动蔡京
得益于金手指,朱铭不但记得穿越前看过的书,现在读没看过的书也能很快记住。
大学之道的三纲八目,是为了引出道用论。
而如果要造反,还得解决“忠”的问题。
朱铭每天晚上,会用一个小时阅读儒家经典,同时摘抄自己想要的内容。
儒家大量论述“忠”的书籍,一本是《论语》,一本是《左传》。
孔子的忠,有两个指向:一为忠君,二为忠人。
忠人很好理解,就是待人要忠诚。
至于忠君,孔子是有条件的,核心是“君君臣臣”。
既,君主和臣下要各守本分,“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你不以礼待我,别想我忠诚于你!
高官厚禄,就是以礼相待吗?
非也!
至少朱铭不这样理解他认为自己的高官厚禄,来自于民脂民膏。
孔子不但反对愚忠,而且反对冒死直谏。他认为君主有错误,应该像对待朋友那样进行忠告。如果君主不听,那就别再说了,不要自取其辱。
至于面对无道昏君,孔子的建议是赶紧开溜,隐居读书干啥都行。
又说,国家有道,我却贫贱,这是我的耻辱;国家无道,我却富贵,这也是我的耻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