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313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朱铭打算编个卫生小册子,今后建立新朝作为蒙学读物传播,让小孩子也知道这些。
“附近哪有合适的地方,方便平整土地建宅子?”朱铭又问。
老农问:“贵人是自己砍树开荒,还是买现成的地皮?”
朱铭说道:“都可以。”
“买地可以去找裴员外。”老农提议说。
朱铭给了几文钱,让老农带路。
裴家是附近大族,曾经出过进士,但田产不算多,主要做货运生意。
“拜见范团练!”裴员外见面就问候。
范致明笑道:“你认得我?”
裴员外说:“前番太守游七星山,范团练也在。曹参军摔折了腿,坐着竹舆下山,抬竹舆的便是我家仆人。”
范致明介绍说:“这位是朱铭朱先生,政和五年的探花郎。朱先生打算在七星山讲学,寻一块地建书院,伱有什么好地方?”
朱铭说道:“你给块平整地皮,别的富户捐些钱财,一起把书院建起来,族中子弟皆可来读书。”
裴员外眼睛一亮:“在下愿献土地!”
桂州在唐代就出过状元,五代时文脉衰落,北宋属于恢复期。
至今连个书院都没有,除了官学,就全是一些私塾。
桂州的书院,得到南宋才出现。
朱铭又说:“初时起几间茅屋便可,过年之后我就搬过来。”
裴员外立即保证:“元宵之前,定把茅屋搭好,便连家具也做好!”
“带我去看地吧。”朱铭说。
整个七星山,就是一大片风景区,层峦叠嶂,名胜极多。
最出名的当属曾公岩,由曾布开辟,附近又有寺庙,城中富人喜欢至此游玩。
朱铭的书院地址,在七星山的南边。
北靠山峰,东侧有湖,西边不远是小东江,这特么纯属养老圣地。
中午便在裴员外家吃饭,子侄辈全都叫来,拢共有十多人,都想在书院求学。
因为范致明已经漏了口风,说自己也会来讲课。
一个榜眼,一个探花,他们做老师,学生还不是抢着报名?
又过大半月,陈东他们终于到了。
二十七个被除名的太学生,带着随从浩浩荡荡进城,且直奔县衙而去。当他们表明身份,瞬间引起轰动!
(有书友指出范致虚、范致明是亲兄弟,所以范致明也该回家奔丧。唉,就当他们是族兄弟吧,已经写出来了不好修改情节。)
第309章 七星书院
“你们是太学生?”方廷实难免惊讶。
一个太学生还能理解,但二十多个太学生,千里迢迢来桂州就太扯了。
陈东说道:“吾等击鼓叩阙,为朱先生喊冤。先被开封府尹下狱,再遭太学除名逐出东京。功名虽除,矢志不忘,特来桂州求学,只为有朝一日报国安民。”
方廷实感慨:“诸君皆义士也!”
不止县令询问,县衙官吏也在围观,桂州可没见过这么多太学生。
押司赶紧让衙役煮茶招待,主簿傅焕则打听事件经过,想知道东京发生的各种新闻。
诸生都累了,坐在县衙休息。
富元衡说道:“从山东到江浙,粮税重地皆有反贼。陕西两路的粮食,要输往新开拓的边地。京西两路又水旱交加,今年饥民都逃难到开封了。我们离京的时候,京城白米2100文一石。”
“两千多文一石米?”傅焕感觉难以置信,桂州这边才三百文一石。
雷观说:“如今运出去的粮食,川峡四路供养京畿,荆湖、广西供养童贯大军。蔡京罢相前的方田令,把蜀地搞得民不聊生,王黼任相之后立即废除。但赋税依旧畸高,国库依旧空虚。朝廷竟大量铸造铁钱,在京西南路和陕西两路通行。我们从京西南路过来,那里的市场已经混乱,商民拿着铁钱不知所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