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314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牌子挂上!”
朱铭站在屋前,指挥亲随挂牌子,一块木板用毛笔写着“七星斋”。
至于书院的牌子,则写着“七星书院”。
朱铭现在属于编管隐居,得给自己取一个号,“七星斋主”就还不错,今后也可被称为“朱七星”。
临桂名士黄义卿,今年没考上举人,他与诸多士子结伴前来观礼。
此刻见朱铭与学生皆穿布衣,打扮虽然寒酸,却一个个精神奕奕。几十间茅草屋错落有致,明明简陋异常,却似绽放着光辉。
抬眼望着“七星书院”牌匾,就是一块普通的木牌,甚至都没找工匠镌刻,只用毛笔随随便便书写。但就是摄人心魄,仿佛蕴含无尽道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黄义卿嘀咕道:“这七星山,必开桂州数百年文脉,吾等恰逢其会目睹盛事也!”
本地士子,纷纷点头,他们没见过如此景象。
管他是否被追毁出身文字,管他是否得罪了权贵,现在不来七星书院求学,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黄义卿整理衣襟,与诸多士子上前,恭敬作揖道:“学生拜见先生!”
朱铭微笑:“欲从学者,可去登记,开春之后上课。临桂士子可都来了?”
黄义卿说:“明年有省试,举人都去了京城。”
“无妨,”朱铭吩咐说,“《道用策》、《朱氏算经》、《大学章句疏义》与《中庸章句疏义》,你们可以拿去誊抄,开学之后正好能用上。”
第310章 两脚踢翻尘世路
一件件礼物,被抬到七星书院,都是桂州官吏和富户送的。
似乎觉得朱铭从中原来,什么奢侈物品都见过,于是富户们多选择赠送土特产。
朱铭也懒得拒绝,只当是收的束脩。
“老酒是什么酒?怎每家都送一坛?”朱铭看着礼单问。
蔡怿、尚用之等官员也来庆贺,前者说道:“麦麴所酿,乃广西特产,以桂州犹多。士绅之家,每岁必酿,婚丧嫁娶、招待贵客皆用此酒。”
尚用之说:“前番招待成功,便喝的是老酒。另有一种古辣泉,药酒是也,出自山中夷人之手,色泽微红,可防瘴气。”
各种土货礼品,朱铭都觉稀奇。
他居然看到了葫芦丝,外形与后世大同小异,只不过宋人称其为胡卢笙。
还有一种卢沙,竖八管,横一管,类似排箫,听说是瑶族乐器。
礼品当中,以瑶货居多。
瑶族在宋代多写为“猺族”、“摇族”,桂林周边的熟瑶,还没纳入官府统治,不需要交税服役,因此跟汉民相处较为和谐。他们经常下山卖货,商贾运去北边售卖,算是各取所需。
让张镗、李宝、关胜等人,把礼物都搬到库房,朱铭问曾孝端:“本地报名的学生有多少?”
“已有七十六人,”曾孝端说,“年龄最长者28岁,年龄最幼者13岁,甚至有就读于州学和县学者。”
当天,庆祝完书院落成典礼,朱铭开始了第一次旅游。
走得不远,就在七星山的另一侧。
蔡怿、尚用之两位驴友带队,朱铭领着诸多学生,坐船去游龙隐岩。
可泛舟直入洞中,内部高大广阔,洞顶隐有龙迹。
朱铭没怎么看出来,但蔡怿坚称那是龙型,又有水光摇曳增强效果。盯着看了好半天,朱铭只能承认那是龙,这样才能匹配风景名胜。
行舟一箭之地,前方有洞门可出,半山腰遇到寺庙。
住持是个叫义真的老和尚,合十鞠躬道:“龙隐寺与七星书院毗邻,今后朱山长常来喝茶。”
“好说。”朱铭微笑。
他并不憎恶任何宗教,前提是别沾染太多世俗。
这个龙隐寺就不错,并不修筑殿宇,也不兼并土地。以岩洞为佛堂,靠收香火钱过日子,拢共也才几个和尚而已。
岩壁凿有佛龛,朱铭入乡随俗,也上前拜了几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