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315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消息传出之后,大量士子退学,纷纷回去读私塾。
因为州学的科目乱七八糟,比朱铭的七星书院还教得更杂。掺着《道德经》、《南华经》、《列子》等课程,这些都是忘了取消的。
一部分士子退学之后,跑来七星书院听课,朱铭这里愈发兴旺起来。
就是老师不够,他跟范致明两人教不过来。
而且缺乏校舍和宿舍,后来的学生不能住校。
范致明已经对朝廷无语了,忍不住吐槽:“这次罢三舍法,罢得毫无征兆,让官学师生如何适应?诸多政令,乍兴乍废,此非治国之道!”
朱铭笑道:“朝廷缺钱了。官学退回到元丰制度,全国一大半学校会撤销,每年能省下无数钱财。而废除的又是蔡京政绩,王黼当然要竭力推动。这就是君臣的想法,皇帝是为了省钱,王黼是为了打击蔡京。”
广西这边还不算啥,江浙百姓才是快疯了。
方腊起义虽然还没完全镇压,但基本没有翻身的可能,就连方腊本人都流窜去了江西、福建山区。
于是,宋徽宗迫不及待的恢复应奉局,花石纲又特么重新搞起来了。
两浙兼江东经制使陈亨伯,为了给童贯筹集军费,建议在江浙收取经制钱。
也就是加征卖酒、卖宅、卖田的牙税,加征常赋外的头子钱,以及其他一些项目税金。
加税的对象,涵盖各行各业,商人、地主、市民、农民一个也别想跑。
江浙人民那叫一个凄惨,先被方腊洗劫,再被官兵洗劫,本来就已经损失惨重,朝廷居然还要疯狂加税,而且还恢复了见鬼的花石纲!
说好的罪己诏呢?
童贯本人已经回到东京,让部下继续追剿方腊残兵。
对于征收经制钱,童贯表示赞同,毕竟打仗确实需要用钱。
但突然恢复花石纲这事儿,就连童贯都感觉不可思议,劝谏宋徽宗说:“东南人家饭锅子未稳在,复作此邪?”
宋徽宗大怒,童贯因此获罪,只得加倍讨好皇帝。
第311章 孟子错了
“先生,萧夫子来了。”
“请他进来。”
桂州州学校长萧韡,已经将官服脱了,穿着一身布衣而来:“成功贤弟,我到你这里应聘学究,不知是否愿意收留?”
朱铭惊讶道:“阁下州学教授不做,却来我这草屋里做老师?”
“学生已不剩几个,还不如来七星书院。”萧韡自嘲苦笑。
萧韡是十一年前的进士,初授古田县尉,抓捕数十盗贼,又破获灭门惨案;转升福清县丞,政绩也颇为卓著。
本来要升县令,莫名其妙被扔来桂州做校长。
他甚至不知道自己得罪了谁!
元丰年间,桂州州学规模很小,按照新颁布的政策,学生必须清退一大半。老师的数量肯定也要减少,估计有一半要召回京城等缺。
等待萧韡的,只有两个结局,一是继续留在桂州苦熬,二是召回京城去吃闲饭。
他哪个都不选,直接辞官算球,跑来七星书院教书,顺便在龙隐寺跟和尚论佛。
这位老兄是个佛教徒传诸后世的一些事迹,多多少少都属灵异事件。比如他破获灭门惨案,说是被救助的黄雀,化成人形来报恩指路,这才抓住了一群凶恶贼寇。
“请吧。”朱铭立即给萧韡安排工作。
寒窗苦读十余载,好不容易考上进士,又兜兜转转十一年,还特么在偏远地区做校长。而且学校又要消减规模,学生们纷纷退学,老师也面临下岗。
换成朱铭,早特么不干了!
宋徽宗疯狂增加进士录取数量,每年还会赐给十多个太学生进士出身。
二十年来,进士太多。
以被裁撤缩减的官学来计算,朱铭估计至少有三四百个进士,会一股脑儿召回京城吃闲饭。他们拿着微薄的基本工资,还要享受东京超高物价,恐怕绝大多数都待不住,只能骂骂咧咧回老家混日子。
除了萧韡,还有一位县学老师过来应聘。
这县学老师名黄渐,只有举人出身,学问连太学生都不如。朱铭令其去教小孩子,授课之余,顺便来听自己讲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