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戒酒为妙。”谢克家劝道。
赵明诚转移话题:“我进城之后,就听说朱经略开春便登基,此番抵京正好得逢这般盛事。称帝登基,就该大赦天下、广辟贤才了吧?”
“应有之意,”谢克家说道,“你们夫妻二人,长辈皆入党人碑,连在京城居住也不可。如今总算苦尽甘来,可以大大方方住在京城,可以风风光光当官做事了。”
赵明诚叹息:“唉,朱相公早十年起兵就更好,我现在已是一副朽坏之身了。”
党人碑上那些官员的后代,估计是最乐见朱氏建立新朝的,否则只能一辈子居住在原籍,而且根本没有科举做官的资格。
李清照好奇道:“兄长可有见到经略与元帅?”
谢克家扫了外面一眼,谢伋立即去门外守着。
谢克家低声说:“见过了。朱经略宽仁得很,跟谁说话都和颜悦色,就算不做那皇帝,也是风度翩翩之长者。朱元帅锐气十足,而且颇有主见,不喜欢听虚言,着实难以应付。旧宋官员,多有遭抄家流放之辈,听说全是出自朱元帅之手。”
“看来朱经略是仁君,而那朱元帅是明君啊。”赵明诚说道。
谢克家给赵明诚、李清照介绍东京情况时,秦桧正在前往李邦彦家里拜访。
这厮最近一直在忙西城所的事,甚至冒雪安排人手丈量土地,已经清查分配了五万多亩土地。
最近雪下得太大,实在难以干活,所以跑来联络感情。
昨天去的是翟汝文家,今日又来李邦彦家,两位阁臣他都在好生巴结。
眼见李家侧门的巷子里,已经排满了送礼队伍,秦桧大惊失色,继而转身便走。
回到家中,王氏问道:“怎这早就回来了?”
秦桧便诉说刚才所见,连连摇头道:“李邦彦恐不得善终,朱元帅可不是赵佶,怎容得臣子培植党羽?就算他自己不结党,这么多人送礼,也会被弹劾结党!”
王氏笑道:“新帝即将登基,到时必定大封官员,谁还不赶着去巴结,趁此良机好谋个官位?恐怕几位阁臣的府外都似那般堵满了送礼之人。只不过李邦彦久在东京,大家对他最熟,所以他家送礼的人最多。”
“娘子说得是,”秦桧点头道,“礼还是要送的,等登基大典之后再说,莫要因此被李邦彦给嫉恨上。”
王氏神秘兮兮道:“我却探听到一个消息,礼部尚书孟昭的妻子,曾经拜入朱经略门下做女弟子。朱经略在汉中之时,这位夫人还协助办公。听说孟尚书家里,都是他夫人在拿主意。”
秦桧思索道:“这却是个好路子。”
王氏颇为兴奋:“你与朱元帅有旧交,领了西城所的差事,只要把土地分得妥帖来年必然大加重用。再搭上李邦彦、翟汝文两位阁臣,我暗中与孟尚书的夫人交好,从此便能在新朝牢牢站稳脚跟。入阁拜相,迟早之事!”
秦桧笑道:“我若拜相,娘子也是那一品诰命!”
第506章 财政确权
由于不知朱氏父子对高俅是啥态度,李邦彦只有意无意提了一嘴,没想到朱铭居然下令隔日召见。
当天傍晚,高俅就赶去李宅拜谢。
李邦彦大言不惭道:“俺为了你的事,可是冒险美言,总算说动了元帅郎君。等见到元帅,你须小心应答,不要胡乱说话,搞得俺也要吃挂落。”
“定然谨言慎行,”高俅感激道,“多谢李相荐举他日若得富贵,定不忘报答李相恩德。”
李邦彦感慨说:“旧宋重臣,也没剩几个了,咱们今后应当互相扶持。”
高俅应道:“在下谨记李相教诲。”
李邦彦又说:“若得了官,定要好生办事,不得再像以前那般。”
高俅连忙称是。
两人一番交谈,说了许多旧事,这关系算是理顺了。
高俅开开心心回家,沐浴更衣,修理须发。又觉自己头发白了显老,连夜派人去寻染发匠,结果全城宵禁根本进不去。而城外的染发匠,又多因缺少顾客而关门歇业了。
在城外寻了一圈,总算把染发匠叫来。
染发剂主要用莲子草来制取,加入松叶、青桐白皮、枣根白皮、防风、白芷、辛夷仁、藁本等多种药材,高级货色甚至要加许多香料。不但全是纯天然成分,而且香味悠远,还具有护发养发功能。
“太尉这头发养得好……”染发匠一上手就夸。
高俅连忙说:“莫喊太尉,那是前朝官职。”
染发匠立即改口:“相公这头发养得极好,俺手里的染发膏,却是辱没了相公的尊发。如今许多药材都稀缺,香料也不好买,给小民染发尚可,给贵人染发总觉拿不出手。”
“染黑了,再带点香味便可。”高俅只能凑合着用。
次日,高俅精神抖擞入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