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现在还活着的,除了各处产业负责人,就只剩下住持广济和尚,寺内大大小小和尚头目全被杀了。
“叩见青天大老爷!”
这还没拿到田产呢,只是宣布了政策,就有无数僧众和佃农前来跪拜谢恩。
毛奎和曹仔担心的激起民变,根本没有发生!
……
东禅寺。
这里的寺田没有西禅寺多,但生意却做得更红火,而且社会知名度也更高。
东禅寺召开法会,动辄上万信众参加,最多的时候好几万人涌来。
寺内用来做菜的案板,被称为“千人面床”,当零部件全部拼凑起来时,可同时容纳几百个厨子切菜和面。
而且还有宋徽宗赏赐的御书,以宋徽宗年号为官方寺号“崇宁万岁”,这导致福建官员都不敢得罪东禅寺。其住持广慧达杲禅师,更是被誉为“南天第一大德高僧”。
“禅师,西禅寺被屠了!”
正在钻研佛法的广慧和尚,闻言浑身一颤,随即醒悟自己动了念,连忙口宣佛号让自己清醒。
这位高僧还留下过著名佛偈:佛为无心悟,心因有佛迷。佛心清净处,云外野猿啼。
广慧和尚问道:“西禅寺如何就被屠了?”
僧人回答:“那李宝声称西禅寺蓄养私兵、藏匿弓弩,妄图恢复大宋颠覆新朝。也不知杀了多少僧人,听说寺内血流成河,还把西禅寺的粮食抢光了,又宣称要把寺田分给僧众和佃户。”
“阿弥陀佛……”
广慧和尚开始认真思索,很快做出决定:“将旧朝的御书交给那李宝,再将‘崇宁万岁’的牌匾拆掉。遣散无度牒之僧众,留下部分粮食,其余粮食捐赠给新朝。寺田也只留十分之一,其余全分给还俗僧众和佃户。”
第569章 连夜绣明旗
识时务者为俊杰,但只有广慧和尚是半个俊杰。
东禅寺本就不靠种地过日子,兼并土地那只是顺带的,主要靠做生意和放高利贷赚钱。
拿出十分之九的土地分掉,还把粮食全部捐给李宝,这并没有动摇东禅寺的根基。因为他们一文钱也没给,工场和店铺也死拽在手里。
而北禅寺和南禅寺,则连半个俊杰都不算,钱财不给,土地不分,店铺不交,仅各自拿出一半存粮献给李宝。
福州城内外寺庙,都是这个样子。
李宝把西禅寺杀得血流成河,他们依旧抱着侥幸心理,只是给出许多粮食而已。
更远的寺庙,则装作啥都不知道。
李宝没那工夫去处理和尚,他还要乘坐海船赶去泉州,在泉州城等待辛兴宗自投罗网。
至于福建的几千家庙观,如实汇报朝廷即可。
以皇帝和太子对佛道的态度,李宝相信这些家伙会很惨,他只须弄到军粮就不用管了。
李宝和辛兴宗即将兵临泉州,而泉州太守陈元老在干嘛呢?
他在跟朋友一起游玩!
前方有仪仗队开道,后面跟着大量差役,还有厢军临时充任的杂役。
这位老兄出城一趟,随行之人便有三百多。
来到城郊一处宅邸,陈元老掀开车帘,朝友人招手喊道:“汉老,且上车来同坐。”
“太守着实有雅兴!”李邴迈步上前,身后也跟着一群奴仆。
宋代官员虽然也回避籍贯,但执行得并不严格,通常是不同路即可,经常有同路不同州的。
泉州知州陈元老,老家便在隔壁福州。
而李邴的祖籍在山东济州,从小就随父迁居泉州。此人早已官至翰林学士,外放时遇到兵灾,又听闻东京没了,干脆回到泉州悠游山林。
李邴坐上马车,随口说道:“听闻前几日,有不少海商从福州逃来。”
陈元老带着怒气说:“童贯那奸贼倒行逆施,不知从哪找来个宗室拥立伪帝,还把福州做生意的海商给洗劫一遭。我已经问过那些海商了,童贯只是逼着士绅与寺庙给粮,还不敢像对待海商一样兵刀相向。”
李邴叹息:“去年时局不明,我才弃官回泉州。而今却是明朗了,旧宋必将覆灭,新明不可阻挡。大年兄可有打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