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官员奉命散去,该干嘛干嘛,只有衍圣公孔端友被召见。
孔端友被太子侍卫带进宾馆,心中有些忐忑不安,因为情况实在太过诡异,以为是孔家把大明新朝给得罪了。
南北孔分家之前,曲阜孔氏还是有基本操守的。
大明新朝建立时,孔端友没有第一时间献表,而是还在观望东南小朝廷。
直至去年,李宝攻占杭州,孔端友才正式献表称臣,可大明朝廷却一直没给出任何态度。
他这个衍圣公,还没得到新朝承认,今年连孔子都不敢祭祀。
顺便一提,北宋时期的曲阜孔庙,经常无法按时祭祀。因为衍圣公有可能在别的地方当官,不能随便离开任职地,缺了主祭官自然难以祭祀。
北宋的孔夫子是真惨,连曲阜孔庙大祀都隔三差五中断。
“臣孔端友,拜见太子殿下!”
“先生请坐。”
第627章 孔子要跟孔家切割
对于孔端友,朱铭的观感还不错。
至少这位没有降金,而是带着族人逃去江南,成为衢州南孔一脉的始祖。
宋徽宗虽然打破限制,但也没真让孔家人做仙源知县,只是给了他们做这个知县的资格。
北宋灭亡之时,孔端友的身份是:衍圣公,正八品通直郎(京官),直秘阁,专职祭祀孔子。
他又向宋徽宗推荐了族人孔若采,前两年担任济阴县主簿。
“臣请献前朝庙祀朱印!”孔端友双手托出一枚印章。
这是在表明态度,前朝的官印咱不要了,请大明赐下一枚崭新的。
朱铭微微一笑,指头在椅子扶手敲了敲,白胜立即上前把印章接过来。
见太子愿意收印,孔端友长舒一口气。
朱铭拿到印章瞅了两眼,问道:“听说孔家有吴道子亲笔所画孔子像?”
孔端友回答:“确有一副。”
朱铭说道:“东京的皇宫里,也有临摹这幅画像来收藏。吾观孔子佩剑,剑鞘又细又长,似不是战国初年所能有的。”
孔端友一怔,不明白朱太子是啥意思。
朱铭继续说:“《史记》有载,孔子身长九尺六寸。画像上那把佩剑,从孔夫子的胸口,斜着延伸到孔夫子脚踝。如果竖直了,这把剑大概有孔夫子的下巴高。就算孔夫子的头大,此剑也该有七八尺长吧。身高九尺六寸的孔夫子,若在周游列国时遇到贼寇,如何能拔出七八尺的长剑呢?吴道子画得也太不用心了。”
此言有理有据,孔端友只能附和道:“确实画得欠妥。”
朱铭问道:“孔先生觉得,那副孔子佩剑图,是把孔夫子画矮了,还是把佩剑给画长了?”
孔端友想了想:“许是把佩剑画长了。”
朱铭又说:“吴道子多半没见过孔夫子的佩剑。”
孔端友说:“当然没见过。”
“那他见过孔夫子吗?”朱铭说道,“他也应该没见过孔夫子,却不知如何画出来的。”
孔端友终于感觉不对劲了,解释道:“唐时有秦汉所画孔子像,吴道子应该是临摹秦汉画像所画。”
朱铭笑问:“孔先生能够笃定吗?孔夫子真就长得是画像上那样?”
孔端友欲言又止,犹豫了好半天,终于回答道:“不敢笃定。”
“那将此画像供奉数百年,孔家究竟是在供奉何人?”朱铭质问道。
“这……”孔端友开始额头冒汗,辩解说,“画像只求神似,后人供奉的是心中之祖。”
朱铭再问:“心中既有先祖,又何必再供奉来历不明之画像?此非舍本逐末吗?大明的太庙里,也只供奉祖宗牌位,不敢让人胡乱画像,就是害怕画得有差错亵渎了先祖。”
孔端友只能说道:“臣回家之后,立即让人撤去纸画像与木板像。”
“先生乃至孝之人也!”朱铭赞道。
孔端友一肚子郁闷无处发泄,朱铭这句话说得太狠了。孔家今后再敢供奉孔子像,就全都是不孝子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