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国只迁徙了十万人过去,其中还有不少工匠。
另有几万辽国遗民,不是金国迁徙过去的。
但完颜宗望去年抽丁打仗,在河北战场损失过万。接着又生出叛乱,刘萼虽然很快平叛,但人口又损失上万。
还因征粮过度,百姓饿死了不少!
如今燕山以南的偌大地盘,包括非农业人口在内,金国百姓只剩十一二万。而正在耕种的土地,绝对不会超过两百万亩。
总体粮食收入,约在150万石到200万石之间。
这是因为地广人稀,基本都搞广种薄收。
如果把女人也算上,平均每個金国农民,需要耕种二三十亩地。缺乏精细照料打理,水利设施也不足,多数麦田的亩产都在一石以下。
而且,金国农民只是种下麦子,后续照料还得大明百姓来。
完颜宗辅要价一百万石,比较合理,稍微偏高。
双方纠缠好半天,最终敲定的结果,是大明补偿金国三十五万石小麦。
理由也很充足,旅顺那边地盘虽小,却有上万百姓投靠大明。李宝控制的海滨县地界,也有一两千农民。这两个地方的农民,都已种下了冬小麦,能够抵消金国百姓的部分粮食损失。
大家打开天窗说亮话,只彼此交换土地,人口全都要迁走。
谈判敲定,朱铭回到东宫,把石元公叫来吩咐:“开春之后,启用北方细作,在乡下散播消息。就说大明善待各族百姓,赋税比金国更少,也不强征平民打仗。他们只要逃进山里,等金兵离开之后,就能拿回自己的土地,地里的麦苗也还是他们的。”
想了想,朱铭又补充道:“第一年免征赋税,第二年、第三年赋税减半。只要他们冒险留下,明年无论收多少粮食,全归农民自己所有!”
第722章 完颜宗望暴毙
冬至,三牲祭天,明金议和。
具体条款写得更细,比如大明索要的一百匹好马,必须公马和母马各五十匹。而且对年龄也有要求,公马还不能是骟掉的。
女真马,是整个东亚最适合编练重骑兵的战马,当然越早弄过来育种越好!
幽燕之地,经历了近十年的战乱、饥荒、瘟疫,金国灭辽时还强行迁走大量人口。宋国花钱买下以后,又是好几次叛乱,而且连年饥荒饿死人。
就算金国重新迁回来一些,如今也只有十万人左右,用千里无人烟来形容都很贴切。
无数土地已经长满荒草正好划几块做养马场。
其实,并不止这么点人。
无数百姓逃进燕山、太行山,在深山里面艰难生存,游离于金宋政权之外。
宋国和金国,都无力管理山中百姓,也难以诱招他们出山耕种。甚至是在许多偏远地区的山下,也有百姓偷摸着种地过日子,胆战心惊不敢让朝廷发现,一有风吹草动就逃入山中。
这类百姓,甚至多达上百万之众!
完颜宗望在北方已三年,真正能有效控制的,其实也就一些重要城市,以及城市郊外的编户乡村。
偏远地方的农民,完颜宗望就算发现了,也很难派人去征税。因为分布得太偏太散,征税所付出的人力成本,可能比收到的赋税还多。
这也是完颜宗望的致命弱点,地盘看起来很大,实控人口却稀缺。打仗的时候,得仰仗辽东粮食供应。甚至其麾下将士,很多就征召自辽东,打完仗还得给人还回去。
转眼已经开春,正式进入大明洪武四年。
金国使者刚刚北归,过了黄河仅数日,燕山府突然传来重大消息。
完颜宗望死了!
据说是病死的,但很多人不相信,认为他是被毒死的。
那些游离于金国核心圈子之外的贵族和将领,更是严重怀疑完颜宗望的死因。而且他们感到恐慌,今后还能依靠谁呢?
完颜挞懒说服其家人和亲信,暂时秘不发丧,派人冒雪前往大同报信。
完颜宗翰只带数十骑,火速从大同赶到燕山府。
他先是收服燕山府的将领,接着又奔走于明金边界城池。
等完颜宗辅这些金国使者得到死讯时,完颜宗翰已基本控制东路军,获得了多数完颜宗望部将的效忠。
……
真定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