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负责谈判的副使,却是式部权大辅大江维顺。
这个职务,有点类似大明的临时暂代吏部侍郎。
他已故的亲爹叫大江匡房,不仅是大儒、诗人、歌仙,还是平安时代最后一位军事家。主张不要照搬《孙子兵法》,应该从日本实际情况出发。
比如孙子说,用兵以奇胜以正合。而大江匡房说,在日本别扯这些,做到进退有度即可,然后不讲礼法伦常直接刚过去!
这个大江匡房,留下了许多著作。
有正儿八经的史学、文学、军事、时尚书籍,也有记载名妓、高僧、阴阳师、傀儡师及修道养生的杂书。甚至他还写,讲九尾狐化为美女的故事,玉藻前的形象多半脱胎于此。
对了,还有一本《对马国贡银记》。
……
石见国城。
朱孝忠目视跪在自己面前的元盛,质问道:“这次抓到许多大铠武士,我让他们说出日本有哪些银矿。其中一个姓大江的,说对马岛就有银矿,还说自己读过一本《对马国贡银记》。对马岛的银矿呢?”
元盛见朱孝忠脸色不悦:“对马岛怎么可能是对马国?这本书乱写的啊。岛上确实有银矿,但早就开采完了。以前银矿繁荣的时候,岛上甚至还有寺庙和僧兵。这些东西,在我小时候就没了。”
朱孝忠仔细一想,感觉元盛没有说谎,因为这货穷得一逼。
不过嘛,鉴于日本那坑爹的探矿、冶炼技术,朱孝忠打算让探矿老师傅去对马岛试试看。
一个月后,还真就在对马岛找出银矿,而且就在老银矿那一片。
元盛之所以说采完了,纯粹是冶炼技术不足。
吹灰法而已,唐代就已出现,且日本也学了去。只不过,宋代多次改进吹灰法,日本学到的技术却停滞不前。
那位探矿老师傅,甚至在对马岛的废矿石当中,发现了许多可以炼银的矿石……
暴殄天物啊!
朱孝忠奉命出海的第一年,就超额完成任务。他不但发现了石见银山,而且发现了对马岛银矿。
……
古代的中日航线有三条,适合冬天从日本出海的航线,是走琉球群岛至中国的福建。
日本使节团,在冬季抵达福建之后,由于逆风逆水无法走海路。于是在福建官员的安排下,翻山越岭前往浙江,一路顺着运河北上。
他们焦急得很,到了北方,河流冰冻,甚至踏雪赶路到开封。
击败其他和尚成为正使的圆信,无比感慨的对大江维顺说:“明国皇帝是天魔王转世啊,我们在福建寺庙歇脚时,那里的和尚就哀叹官府抑佛,到处拆毁寺庙没收寺产。到了开封,竟连传闻中的太平兴国寺都没有和尚了。”
大江维顺说:“他国之事,我们不要去管。法师能够协助上皇,以无上法力击败石见国的妖魔大军吗?”
圆信顿时沉默。
鸟羽上皇也找过他们近畿地区的三大法师军团,面对这个棘手问题都顾左右而言他。
这些和尚拥有僧兵不假,但也就抢地盘时卖力,偶尔欺负一下平民百姓。平忠盛三万大军都败了,和尚们怎么敢派僧兵出马?
雪霁初晴日本使者们,被允许在东京城溜达,全程都有一个鸿胪寺官员陪同(监视)。
自幼熟读中国经史子集的大江维顺,在城里瞎逛一圈之后,渐渐生出自卑之情,对圆信和尚说:“一路走得着急,没有领略沿途城邑。今日游览开封,方知书上所载中国繁华,文字不能描述其万一也。”
圆形和尚点头:“确实富庶。”
身高不到一米四的大江维顺,看着街上的贩夫走卒,又感慨道:“中国皆长人也,此族种之优劣。两国交战,就算不用法术,明人身长体大披上坚甲我大和勇士也不是对手。”
大江维顺的亲爹,毕竟是平安时代最后一位军事家,而且还给族中子孙留下了兵书。
身为大江匡房的次子,大江维顺虽然没带过兵,但他的基本军事战略眼光,其实超过很多带兵打仗的大铠武士。
他沿途观察中国的社会繁荣程度,又看到了驻守城门的士兵,最后干脆观察中国的平民。得出的结论近乎绝望,在强大的中国面前,日本犹如一只蚂蚁。
一个小贩挑着担子,从大江维顺面前走过。
“嘿!”
小贩好奇瞅向日本使节团,随即发出一声怪笑,估计是被这群穿着丝衣的猴子逗乐了。
大江维顺听到笑声,心中愤怒的同时,又莫名生出自卑感。
下午回到四方馆,大江维顺开始记录今日见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