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现在只能救兀剌海城,”李察哥说道,“天德军城肯定无法救援,等我聚兵杀过去,天德军城早就没了。”
……
西夏国主李仁孝,下旨让强镇军司、朝顺军司立即聚兵。
白马强镇军司的驻地,在阿拉善左旗北部,那里有不少盐池可以采盐。
右厢朝顺军司的驻地,在银川市西北克夷门。
李察哥率领三千铁鹞子出发,赶往兴州驻扎催促,勒令两大军司赶紧抽丁聚兵。
抽丁聚兵还在其次,可大军所需粮草从哪里来?
西夏实行全民皆兵制度,在各个州府都设有军仓。正常情况下,从军仓里弄来粮食即可,问题是现在的西夏不正常。
前两年灾荒,不得不从军仓调粮赈济。
结果由于官僚腐败,灾民没领到什么救济粮,大部分都进了贪官的口袋。
现在要打仗了,军粮缺额极大,只能在兴庆府及周边征粮。
好不容易把粮食凑齐,李察哥领着数万兵马北上,还没等他走到兀剌海城,西夏就开始后院起火了。
首先造反的,不是萧合达,也不是慕氏兄弟。
而是……西夏国都西北的两个党项部落!
定州在唐代叫做田州,顾名思义,那里土地肥沃,非常适合种田。而且还有山地草原和森林,可以樵采,可以放牧。
那里的农田和草场,多被党项部族占据。一些党项部落已很少放牧,主要靠种粮食为生。偏偏那里距离首都很近,又属于产粮区,每次加征赋税都有份。而且距离朝顺军司也很近,这次同样大量加征粮赋,好就近给李察哥的大军运去。
另外,李察哥及其亲信,这几年疯狂侵占土地,定州、静州的土地兼并尤为严重。
为了明年抵御大明的陕西军队,李仁孝还下令各州抽丁,等开春之后就送去前线。
多种因素叠加,火药桶终于被引爆。
定州有四大党项部落,西夏还没建国时就已存在,分别是面冡部、竾浪部、富儿部、小阿父儿部。
如今,定州四部反了两部。
竾浪部和富儿部,直接在定州揭竿而起了!
面冡部的实力最强,定州官员也多出自这個部落。他们属于既得利益者,自然不会跟着造反,反而主动出兵帮朝廷镇压。
但造反的两部都活不下去,爆发出惊人战斗力,把面冡部打得躲进州城不敢出来。
两部在定州乡村劫掠一番,竟然调转兵锋向南,朝着西夏国都兴庆府杀去。
十五岁的李仁孝彻底慌了神,焦急问道:“晋王在外,朝中谁能平乱?”
任得敬执掌着火器营,他不敢跟明军作战,却有信心平息国内叛乱,当即站出来说:“臣愿为陛下分忧!”
李仁孝宛如溺水者抓住救命稻草:“好,就由任卿带兵出征!”
任得敬感觉火器部队兵太少,于是又在兴庆府及静州、怀州抽丁为兵,勉强凑齐了一万大军才北上平叛。
火器终究是火器,任得敬一战而胜。
竾浪、富儿两部溃败逃跑,带着族人躲进山区据险而守。
就在任得敬打算继续进兵,把两部残余全部剿灭时,静州又有部落造反了!
造反原因都差不多,直接原因却跟任得敬有关。
任得敬此前的职务,一是静州防御使,一是静州都统军。防御使只管军事,都统军却还能管部分民事,任得敬在静州那是敲骨吸髓。这次带兵平叛,任得敬又在静州抽丁抽粮,静州的部众百姓终于不堪忍受。
这次起义闹得更大,甚至蔓延到更远的韦州,大斌、埋庆等党项部落纷纷造反。
可惜,各部起义军一盘散沙,各自为战不能形成合力。
任得敬放弃歼灭竾浪、富儿两部残军,急匆匆的回军南下平乱,再不回去叛军就要打到国都了。
旬月之间,任得敬就击败三股叛军,李仁孝疯狂给他加官进爵。
可是,定州的竾浪、富儿两部,在任得敬带兵撤走后,残余势力立即死灰复燃。
并且在战斗当中,出现一位起义军领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