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纲质问道:“苏籀就算有事相求,也是去找太上皇,怎会变成你的党羽?”
秦桧笑呵呵说:
“他这人,从小就被党锢,为了求官什么做不出来?在前宋的时候,他就忝着脸走六贼的路子,弄到一个添差通判的虚职。”
“虚职终究是虚职,他想要获得实缺。他跑去太上皇那里求官,太上皇觉得他学问极好,于是就留他在翰林院研究经史。苏籀却想要外放,没做多久又去寻太上皇。太上皇一番考教,觉得他没有民政能力,就外放苏籀出去做了学官。”
“他做学官干得不错,却还想主政一方。趁着回京述职的机会,又去求见太上皇。当时太上皇还没退位,碍于文妃的面子,就让苏籀尝试做县令。哈哈,这厮还以为是前朝呢,整天游山玩水,把政务都交给主簿。那主簿趁机贪赃枉法,把县里搞得一塌糊涂,恰逢整顿全国官场就被抓了。”
“苏籀也因御下不严被牵连,贬去偏僻小县做教谕。这时太上皇已退位,不再管朝堂之事,他又托关系求见陛下。陛下看了他的履历,估计是给太上皇妃的面子,就把苏籀提拔为县学教授。”
“这县学教授,还不如当初的翰林官呢。苏籀做了三年,又辗转找到我,求我托请升为州学教授。后来,我又好几次帮忙,一路把他捧到提学使的职位。其实也没花太大的力气,他做学官还是有政绩的。”
李纲问道:“他贪赃枉法了?”
秦桧说道:“有一些太学生,是他违规送进太学的。科举流程严格,他不敢也不能舞弊。但州府学校的舍试,却有空子可钻。我有几个属下的儿孙辈,先移籍到苏籀的任职地,再被他安排进州府官学读书。然后在毕业舍试的时候泄题,就能顺利升到太学。”
“真是胆大包天!”李纲怒不可遏,这玩意儿牵扯到教育系统了。
秦桧笑道:“官学舍试有漏洞,全国这样做的,恐怕不在少数。你们还能都抓起来?”
李纲说道:“你不要嚣张。虽然牵连太广,但抓几个做典型却是可以的,今后把漏洞堵住了便是!”
秦桧打了个哈欠:“我精神不振,需要再睡一觉。”
李纲板着脸:“你慢慢睡吧,也睡不了几天了!”
秦桧叹息:“能多活一日是一日。”
第995章 太学突击测验
洛阳,贡院。
一个又一个太学生,今天突然被告知不上课,带好笔墨砚台跟着老师走。
走着走着,就到了礼部贡院,这里是用来科举的地方。
“这是要考试?”洪迈望着前方队伍。
陆游没有接这话,他昨晚就意识到不对。
他爹陆宰被紧急召回京城,接替胡安国做了礼部尚书。昨天中午抵京,下午就进宫面圣,一直到现在都没回家。
他母亲派仆人去打听,东华门侍卫让慢慢等着。
继续打听,才得知很多礼部官员都去了贡院,昨晚全部吃住在贡院里没有离开。
王廉清低声说:“你们注意到没?三位知学今日都不在,他们平时可天天在学校的。”
洪迈猜测道:“不会被抓了?”
“莫要胡言!”陆游责备道,“三位知学昨日就进贡院了。”
王廉清问:“你怎知道?”
陆游说道:“我爹昨日进京,做了礼部尚书,他也在贡院一夜未归。”
“令尊做了……”
洪迈说到一半,连忙忍着没喊出来,扭头跟旁边的王廉清面面相觑。
“排好队,全都排好队,等着领号入场考试!”一个官差过来维持秩序。
他们口中的三位知学,此刻都在贡院之内。
皇帝下令进行突击测验,要摸一摸全体太学生的学问功底。
那阵仗搞得很吓人,他们先被召进宫,然后直奔贡院出题,昨晚忙活大半宿没睡。
大明的太学官职,基本沿袭自宋代,但又有细微的变化。
比如,管勾太学公事(校长),被改为知太学公事。简称知学。
另有两名副校长,改名叫同知学。
宋代的知、判、同、提举、提点、管勾……等官职,全部属于差遣职务,最初都具有临时性或兼职性。
就拿枢密院来举例,真正的主官是枢密使,但经常出现一个知枢密院事。县令也是一样,偶尔会冒出来知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