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立即招来平壤总兵张翼:“高丽或许有变,你且厉兵秣马,静待细作传回详细消息。我帮你筹措粮草,随时准备南下灭国。”
“末将遵命!”张翼大喜。
张翼原本是王彦的部将,被调来平壤做总兵才两年。
总兵也有大小之分,最牛逼的可统率一省兵马。但在某些关键区域,一府之地也会设置总兵,比如姚平仲之前就担任麟府总兵。
平壤总兵刚设立时比较重要,南防高丽,北对金国。但随着金国覆灭,高丽也彻底躺平,这里的级别就跟着下降了。
此地偏远穷困,张翼还觉得自己是被发配了。
没想到还能遇到灭国之功!
当然,这种功劳太大,一个知府,一个总兵,是不可能独吞的。
李易打发走张翼,便等着细作的详细军情。只要有合适的机会,他就会写信去辽阳,请求辽宁省三司的支持——要兵要粮。
……
高丽那边。
庆州金氏听说武人政变,而且大肆屠杀文官,立即拿出钱粮招募兵勇。还给庆州驻军紧急发粮,以笼络快要饿死的将士。
接着又跟隔壁两个州的门阀联合,发檄文号召天下义士举兵勤王。
三州联军,总兵力超过一万,风风火火的朝开州杀去。
人数虽多,却都是乌合之众,连像样的兵甲也没多少,顶多能镇压一下农民起义。
七月初,双方在汉江对峙。
郑仲夫让李高率领一千精兵,绕去下游数十里偷偷渡河。他自己率领数千大军,囤积船只数百艘,做出一副要渡江决战的样子。
夜间,李高突袭勤王军的大营,郑仲夫趁机率主力渡江。
勤王军大乱,庆州都统郑雄连忙倒戈,带兵直冲金敦安的帅帐。
军中共有数十个豪族子弟被杀,郑仲夫又挥师杀向庆州,把庆州金氏给连根拔起,一口气砍了数百個金氏之人。
紧接着,郑仲夫又分兵杀往隔壁两州,想把参与勤王的豪族全干掉。
李义方的兄长李俊仪,连忙找到郑仲夫:“大将军真能杀尽天下豪族吗?”
“杀尽又如何?杀不尽又如何?”郑仲夫反问。
李俊仪说道:“地方州郡,尽为豪族控制,他们世代联姻、盘根错节。大将军如果继续滥杀豪族,全国各州郡必然叛乱四起,到时候我们该如何剿灭?”
郑仲夫问道:“我们在开京杀了那么多文官,难道还能跟地方豪族和解吗?”
李俊仪笑着说:“当然可以。大将军这次剿灭叛军,正好可以借机立威。如果不再滥杀豪族,其他豪族肯定不敢叛乱。就算有叛乱,也就一两个州郡,大将军可以轻松镇压。把那些豪族逼急了,可就不是一两个州郡的事情。”
“怎么笼络他们?怎么让豪族承认武人秉政?”郑仲夫问道。
李俊仪说道:“任元厚前几年变法改制,一切都依大明制度,改来改去却又作罢了。大将军可以再起变法,给地方豪族官员名额。家族实力强大的,就让他们做阁臣或尚书。家族实力次之的,就让他们做侍郎和御史。”
郑仲夫摇头:“你把豪族请回来做官,我们之前政变岂不是白干了?”
李俊仪解释道:
“大将军可以亲自担任内阁首相,把内阁变成一个摆设,真正处理朝政的衙门改在枢密院。大将军可以兼任枢密使,让六部官员把公文送到枢密院来。不管是阁臣、尚书、侍郎,只要由豪族担任的官职,通通都有名无权。”
“再大力提拔寒门士子,这些寒门才是真正做事的。但寒门士子有权却无名,想要不失去手中权力,他们就得乖乖依附大将军。而且,豪族霸占着高品级的官职,寒门士子会继续厌恶豪族。让寒门和豪族去斗,大将军岂不就能稳定朝堂了?”
郑仲夫仔细思索一番,觉得非常有道理,当即拜倒:“李将军果真是智谋之士!”
那些门阀豪族,家家都有人被郑仲夫杀死,他们愿意再派人到开京做官吗?
愿意!
而且来得飞快,生怕抵京太晚,会就此错失高位。
然后,高丽就出现非常诡异的局面——
武人集团只能控制京畿地区,而地方州郡依旧被豪族把持。
豪族在朝廷身居高位却没权力,寒门士子控制六部却连侍郎都当不上。
内阁和六部完全成为摆设,六部的中级官员负责办事,一切政务都需要跑去报告枢密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