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足足用了十多年恢复人口,才征调三十四万民夫重新建城。
第二次被毁的是皇城,也即大明刚建国那会儿,权臣相斗把皇宫一把火烧光了。
高丽这些年荒废军备,不仅仅是因为文官躺平。
他们失去大同江以北国土,赋税和人力严重减少。又必须重建高丽皇城,耗费大量钱粮征调民夫,哪还有余力给将士发军饷?
此时此刻,开京城内的实际控制者,是郑仲夫年仅十三岁的儿子郑筠。
十三岁的小屁孩儿,自然没能力统御文武。
郑筠留在开城就是一面旗帜,由郑仲夫的亲信进行辅佐,其中有不少是出身寒门的士子。
这些亲信当中,武臣以李绍膺为首。
李俊仪的弟弟李义方,虽然负责聚集军队,但诸事需要通过李绍膺请示郑筠。
“京城兵力汇聚多少了?”李绍膺问道。
李义方说:“一万二千余。其中七千来自京畿,三千来自杨州,有一大半是因吃空饷而临时征募的农民。”
李绍膺焦头烂额:“也就是说,除了杨州之外,其余各州郡才送来两千多兵?”
“各地豪族都在看戏,他们怎会乖乖把军队送来?”李义方冷笑。
杨州牧、汉山城、汉阳郡、广陵、南京,这五个词汇在高丽王朝皆指代首尔,只不过具体包含的范围有大小区别。
那里驻扎着一支精锐,即高丽左神策军。
因为吃空饷太严重,左神策军缺额一大半,如今只能征召农民充数。
李绍膺说:“大将军带着六千精锐前往海州,让我们半个月内送去三万大军。如今才一万两千余,连半数都不够,还须另想办法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