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1122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朱国祥问道:“你二弟辞官之后没回乡?”
白崇文说:“二弟喜欢江南水乡,辞官之后搬去了宁波府奉化县。”
“他倒是跑得远。”朱国祥吐槽道。
白二郎聪明得紧,知道见好就收。在石见银山做总督时贪了几万贯,赐田、赐宅、赐店卖掉也有一万多贯,他还有其他合法收入和灰色收入。
总积蓄大概有十万贯,直接辞官跑去江南“隐居”。而且因为岁数和级别都到了,只要还活着就能拿退休金。
甚至不住在杭州和宁波府城,选在奉化县郊置地建宅,天高皇帝远的做起了富家翁。这几年还做起了小生意,收购一些货物,运到宁波港口卖给海商。
过得那叫一个逍遥自在。
聊了一阵现状,当朱国祥问起儿孙情况,白崇文叹息道:“我那几个儿子都废了,考不上科举不说,经营产业也不行。长孙、次孙也不爱读书,也就老二的长子稍微像样,在县学内舍能够排进上游。”
“儿孙自有儿孙福。”朱国祥安慰道。
朱国祥在众人的陪同下,去大明镇的各处游玩。
很多地方已经修变了,但大体还是那个样子。
客栈是朱国祥亲自主持修建的,如今又扩建了几间大通铺,用来给路过此地的商队伙计和穷人休息。
当初的村塾,已经升级为县小学的分校,拥有着官学的机构编制。这在全国独一份。
王安石当年搞出小学、县学、州学、太学四级官学体系,对小学校长的要求不高。而大明村的这个小学,规定校长至少得有举人身份,并且由提学使亲自考核。
接着又去看了下游的江边茶山,那是父子俩遇到聚宝盆的地方。
“这怎么还系着红布?”朱国祥指着一株茶树问道。
镇监史济之解释道:“二位陛下的故人说,官家在大明乡的时候,曾言此茶树缠住了天马聚宝盆。乡民皆称,大明镇的山岭皆是龙脉,此茶树则是龙脉之眼。天马有灵性,得昊天上帝之命,在这株茶树旁苦候天子驾临。”
朱国祥哭笑不得:“无稽之谈。”
史济之说道:“许多乡民,会来茶树前祈福。便是汉中府城那边,也有百姓专门坐船过来祈福。久而久之,这株茶树就不再修剪了,任其生长以供祭拜。”
田直方也说:“此树被奉为茶神。整个汉中府的茶园主,还有那些本地茶商、过路茶商,都会来这里对着茶树拜一拜。”
“灵验吗?”朱国祥好笑道。
田直方说:“皆言灵验无比,我们正在商量给茶神建庙。”
朱国祥说:“建庙可以,不可侵占耕地,不可拥有庙田,不可官府拨款。”
就当是搞旅游开发。
史济之连忙询问:“陛下可否为此庙题写匾额?”
朱国祥非常郑重的摇头。
史济之尴尬的笑着低头,他似乎会错意了。
朱国祥看着那株茶树,端详良久,离开之时对太监说道:“小钟,给我也系一条红布上去。”
第1138章 终章
西乡县令吴廷辅,当天傍晚便赶来,还带着一帮县衙官吏。
至于汉中知府,估计要明天中午才能到。
洋州在大明初年被降为洋县,下辖三县全部并入汉中府。这几年有官员提议恢复洋州,一来此为龙兴之地应该设州,二来是为了把汉中盆地继续切割。
切割之后,把洋州设为陕西省属直隶州,可以防备某天有人割据汉中。
次日清晨,朱国祥在西乡县令、大明镇监的陪同下,带着家人、故人和随从前往黑风寨。
沿着小河全是水田,但水稻已经收割,田水也被排干了,冬油菜苗已长到齐膝深。
“这二十多年来,从镇上通往龙脊山的沿河地带,水田数量又增加了四十余亩,”镇监史济之介绍道,“那些地势稍缓的山下坡地,有大水车提水灌过去,已经从旱田变成水田了。”
勉强可以算梯田,但跟真正的梯田不能比,这种近河的坡地水田在南方很常见。
朱国祥却迷惑道:“什么龙脊山?”
县令吴廷辅解释说:“龙脊山便是以前的黑风寨所在山岭。有风水术士观测,这一片的山脉形似蟠龙,当年的黑风寨便是龙脊所在。上白村那边的山岭则似猛虎,跟这边合起来便有虎踞龙盘之势。”
白大郎也凑趣道:“其实一百多年就有这种说法,我家的先祖便是觉得风水好,才选在上白村开垦繁衍的。这里的龙虎气,多半就是为了两位陛下而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