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有些传承的丹师都可以看出来,每种手诀的掐动方式的不同的,有的手诀负责大开大合,有的手诀负责细枝末节,有的手诀在前两者基础上补漏。
每一种手诀操纵木火温养炉子的程度是不同的。
·
在温养之前,丹师必须将丹方整体记得一清二楚,并且尝试的时候须得相当熟练,才可以确保炉子的每一寸都处于合适的温度上。
除此以外,丹师还需要能完美控制火候,始终保持炉温,又或者把准炉子冷却的时机——举个简单的例子:倘若有药材需要落在炉身底部、炉温三分热,那么丹师可以一直将炉子的这个部位保持在三分热,也可以掐准时机,让药材投入的时候炉温刚好冷却到三分热。
究竟选择哪种方式,也有多种因素干扰。
比如需要三分热的药材是第四种投入的药材,在它之前丹炉的同一个部位要先放入另一种药材、用七分热,那么就只能先就着七分热来,然后再用其他手诀来调控温度等等。
药材越多,火候越复杂。
它们之间互相反应是千变万化的,随时可能出现特殊情况,都需要丹师进行及时调整。
火候的操纵向来都是炼丹的难点,丹师必须完全将丹方领悟,才能确保自己在炼制的过程中,每一种药材投入丹炉后与温度之间的反应恰当,也才能争取在不损伤药性的同时,将其发挥到最完美。
·
在众多丹师的眼里,钟采温炉很有一手。
大多数丹师能熟练使用一种控火诀就很不错了,他们往往都是尽量将木火分为数股萦绕在丹炉上,哪里炽热、哪里少分些火焰,都需要仔细操控。
钟采却是先后使用三种手诀。
木火在他的操纵下如臂使指,他可以轻易地先用一种手诀将木火分散细细灼烧,下一瞬就立刻变幻手诀、让大火喷吐,还可以左右手分别掐动不同手诀,轮番替换……种种施展,轻松且准确。
很多丹师眼里非常麻烦的温炉步骤,在钟采的木火操纵下竟然显得简单极了。
而且钟采炼制的是常见丹方——很多五级及以上的丹师都有这个方子,尝试炼制过,所以钟采动作顺畅潇洒中,他们又可以轻易发现,钟采温养出的炉子非常完美,任何一处的火候都没有出错。
实在是厉害!
·
等级越高的丹师就越有见识,所以当他们看清这三种控火诀之后,就已经基本参悟出一些其中的控火思路,能跟自己用过的控火诀互相印证,还能看出几个温炉的思路来,有所收获。
同时,这三种控火诀里,有些高级丹师也会其中的一两种,但到底还是有陌生的,并且经由他们的分辨,看出第三种还是更精妙的……顿时他们就有些明白,只怕这第三种就属于丹神木馈赠之中的吧。
当然这也不绝对。
三种控火诀都是上上等的窍门,倘若刚好这钟小丹王所会的是最后一种,反而前面有所不知,那么丹神木转而送上前面那种,也是很有可能。
这三种手诀配合起来使用,就成为了一种非常高效的温炉之法。
·
不多会儿,钟采已经彻底温养完成了。
然后,他轻松地掐了几下手指,木火就快速地回到了炉膛之下,安静地灼烧——就好像之前那种张牙舞爪、浩浩荡荡的席卷丹炉全身的状态没有存在过似的。
就是举重若轻、轻描淡写的感觉……
接着,钟采从旁边的篓子里拿出了一种药材。
这药材呈现出褐色形态,好像一个树根,下方还有许多一寸长的须子。
钟采手指在须子上来回抚动了几下,掌心里就已经出现了十根。
树根的须子并没有除尽,但整个树根却已经被丢到一边不知何时出现的空竹篓里,废弃了。
仔细看去,钟采手里这十根须子跟大多数须子那种发乌的感觉不同,整体其实是有些莹润的,而且莹润之中还透出一抹淡红色的光芒——这才是真正所需要的药材。
钟采随手就将十根须子抛起来。
于是众多丹师立刻又可以发现,须子有三根在上,七根在下。
钟采袖子一扫,那七根在下的也飞了出去,而在上的三根则直接落进了丹炉里面。
刹那间,一股“嗞嗞”声响爆发出来。
整个丹炉上升腾起一道浓郁的白烟,并且飞快地就要往四面八方扩散!
钟采却是也飞快地从篓子里再取出一样药材,乃是赤红色的叶片,很厚实。他将叶片攒在手心,手指用力,挤出了大量的汁液,也都滴落到到丹炉之内。
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