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景物新,天气回暖,街上的人也多了。
年纪大的老人们走出门,坐在墙边晒太阳,或许相互依靠着说又度过了一个冬天。孩子们终于有了可以玩的东西,湖边的杨柳,脚下的草叶,跳动的蚂蚱,都是在阳光下比金子还明亮的东西。
小段坐在马车里,忽然不想去见张金风了。
这样好的天,这样好的日子,风把树叶吹起来的声音都比去见张金风有趣。
小段喊住不闻,“咱们回家接上换女出去玩吧!”
不闻沉默的点头,他不会对小段的奇思妙想有意见的。
两个人像一阵风一样裹挟上换女,在路上随便碰见一辆马车,就决定跟着这辆马车,这辆马车去哪儿,他们就去哪。
好天气,是适合烧香祈福的日子。
小段下了马车,看见山石上刻着清净观三个字。
清净观香火很足,游客如织,来往不觉。在观外,一排一排的小摊贩整齐有序,卖香烛的,卖鲜花的,卖馒头蒸饼的,也有卖热汤热茶的。
小段一到地方,就去寻摸吃的,他买了三份萝卜饼,递给换女和不闻,“一边吃一边玩嘛。”
沿着台阶往上,有一座几人高的巨大的神像,神像前有香炉,很多人在虔诚跪拜。
小段吹了吹萝卜饼上沾上的香灰,绕过这神像往后面去了。
在一处山坡,有一颗古树,几人合抱粗,树干是疙疙瘩瘩的,类似石头一样的黑色,可是如云的树冠却发着嫩嫩的,绿绿的新芽。
有很多热往树上挂红绸,不闻带换女去买笔墨和红绸,小段绕着树转了一圈,琢磨着挂哪里比较好。
一道煞风景的声音传过来,“你跑,你往哪儿跑!”
小段看过去,几个地痞流氓正围着一个黄裙子的女子,那女子左躲右闪的,仍然被这几个人围住了,急得都要哭了。
“嘿!”小段捋了袖子就要上去帮忙,从另一边冲出来一个人,一把棍子甩得虎虎生风,三两下就把那几个人打跑了。
小段定睛一看,拿棍子的那人居然是罗三娘子,她把棍子支在手里,头发丝都没乱,皱着眉看着小丫鬟,“哭,哭有什么用!”
小丫鬟抱着罗三娘子,“小姐,吓死我了!”
罗三娘子把棍子给小丫鬟,自己理了理衣裳抚了抚鬓发,把手上的红绸细细看过一遍,重重地往树上抛。
她的红绸系了小石子,扔得高,挂在了树梢上。
丫鬟鼓掌,“小姐真厉害。”
小段也鼓掌,“力气是真不小。”
罗三娘子诧异地望过来,看见小段,眉头不由得皱起来。
小段笑嘻嘻地跟他打招呼,“三娘子,真是巧啊。”
他走出来,罗三娘子已经收拾好了情绪,脸上带着柔和的笑,得体的挑不出一点毛病。
小段指了指小丫鬟还拿着的棍子,“三娘子真是巾帼不让须眉,一点也没给我英雄救美的机会。”
罗三娘子看了看那棍子,似笑非笑,“大多数时候,有根棍子在手里,比等着男人来救有用。”
小段赞同,“三娘子高见。”
他抬头,看向树冠里透过来的刺眼的阳光。
“三娘子把红绸扔了这么高,是许了什么愿?”
罗三娘子反问,“那公子要许什么愿?都是个人的私事,谁会愿意大庭广众之下说出来。”
“我的愿望嘛,其实也没什么不能说的。”小段把腰上一个玉坠子拽了下来,拿到罗三娘子面前晃了晃。
那是一朵并蒂莲,小巧精致。
罗三娘子见到那玉坠子,神色就变了,不自觉摸上了手腕上的红绳。
“我那天就瞧见了,三娘子手上也有一个并蒂莲,跟我这个一模一样,”小段道:“这是不是就叫天生一对?”
罗三娘子沉着张脸,“你哪来的?”
“在逍遥馆,一个赌徒输给我的。”小段收起那副调笑的神色,“那赌徒还是个读书人,赌的衣服都当了,偏偏出去转一圈,就有钱回来继续赌了。”
他把并蒂莲递给罗三娘子,“还给你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