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宁乡县印刷厂之所以车间停工,改行去做卷烟了,除了后者的确来钱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前者的印刷纸,被调走了去印高考试卷。
现在,正规的印刷厂都得不到上面批下来的印刷纸了,他们这样的草台班子又该从哪儿去抠计划外用纸呢?
“不行不行,咱们得想想办法。”薛琴焦急地说。
她拿出了校长的气派,“发动夜校的全体学员,看谁能给咱们找到讲义用纸。”
叶菁菁摇头:“那寻找的规模实在太小了,咱们应该扩大范围。”
“那要怎么扩大呀,我们又不可能一个个去找人。”薛琴茫然地问。
叶菁菁笑了:“你忘了咱们还在跟广播台合作呢。”
虽然预考已经结束了,但高考还没有来临啊。所以广播台的广播教学并没有停下来,还是按照原定的节奏继续往下讲。
所以她信心十足:“听咱们教学录音的人,肯定是最希望得到讲义的人。他们也会担心纸张不够,影响讲义的印发。这样他们就有动力,会比较积极地询问周围的亲友,帮我们找到足够的纸来印资料。”
薛琴双掌一合,激动地说:“你也太会用广播了!我以前也没少听广播呀,怎么从来都没想过这些。”
叶菁菁笑而不语,心想,当然是因为一九七七年根本看不到广告啊。
而她却是从广告爆炸的时代穿过来的,在运用信息传播途径方面,她肯定有优势啊。
“咱们别耽误时间了,赶紧打电话跟广播台说,请他们连续帮我们广播求购信息。”
她说着笑了起来,“说不定咱们这么一来以后,也给别人提供了思路。哪个厂缺什么原料,有什么产品供应,都可以找广播广而告之了。”
薛琴高兴地跳了起来:“那可太好了,能给大家省好多事呢。”
求购纸张的信息随着广播传入了西津市的千家万户,甚至周边地区都知道了这个消息。
薛琴守着电话机,希望第一时间得到消息。
可没想到电话没响,人先上门了,第一个找上门的,竟然是夜校的熟人——给他们工人夜校送过表扬信和柿饼的钱光明。
这一回除了柿子饼之外,他还带来了他们公社造纸厂的纸。
工人夜校缺纸的消息,是钱光明他妹妹告诉哥哥的。
因为公社高中的老师,基本都是从城里下放过来的,动不动请假缺课。
所以参加高考的学生,以及下放知青们,现在索性跟着广播学习,自然也就听到了工人夜校缺纸的消息。
钱光明这人脑袋瓜子挺灵光的,不然也没办法在父母去世后,还能拉拔着弟弟妹妹长大,又把他俩送进高中读书。
他立刻跑到公社造纸厂去拿了样品,趁着送柿饼的机会,来到了纺织厂。
“我们公社厂里的纸是用芦苇造的,以前就是生产草纸,后来有个大学老师在我们那边下放,改进了造纸术工艺,也搞出了印刷纸。
就是漂白差了点,不像那些大厂的纸那么白。
但是吧,真的能用。我们下面公社自己印刷文件,学校给学生印资料,用的都是这种纸。”
他还拿出了他妹妹的卷子给大家看。
印卷子的纸的确谈不上雪白,是浅浅的黄褐色,有一种旧书的感觉。
薛琴皱着眉毛,感觉不太满意。她理想中的纸,应该是白花花的。
叶菁菁却点头:“这个应该可以。”
在她生活的时代,原色纸反而是一种热门。
雪白的纸,总让人怀疑里面加了荧光剂,会致癌。
她给薛琴的理由是:“太白的纸,看久了,眼睛会不舒服,这种带点黄的,看的时间长也没事。”
重点在于,他们急缺纸,实在没办法慢慢挑选。
薛琴只能勉为其难地问:“你们公社造纸厂能供应多少纸?”
钱光明乐了:“你们要多少,我们就生产多少呗。我们公社往前的一大片芦苇荡子,都是用来造纸的。”
现在是秋天,本来就是秋收过后,收割芦苇造纸的旺季。
“行,你们只要能供得上,我们就要!”
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夜校的班子成员又开始商讨定价的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