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菁菁冲着薛琴皮笑肉不笑:“呵呵,有没有加班工资呀?”
薛琴嘿嘿干笑,急中生智:“有稿费呀,让广播电台发稿费。”
她越想越觉得有道理,“现在报纸杂志发表文章都给发稿费了,广播电台用稿件,不也是要发稿费吗?”
王凤珍眨巴眨巴眼睛,十分困惑:“可是广播电台用的不是稿件,而是咱们录好的录音带呀。”
田宁哭笑不得:“你脑袋瓜子怎么长的呀。菁菁录磁带,不也照样对着稿子来吗。上课还要有教案呢。”
方萍在边上附和:“就是,广播电台就应该发这个稿费。”
一听小伙伴们都支持她,薛琴顿时来劲了。
有人替工人夜校出钱,天大的好事啊。
她兴冲冲地抬脚:“我现在就打电话问广播台,看他们能发多少稿费。”
结果广播电台的管理模式极为僵化。
当他们知道广播夜校准备把今年所有省市的高考题目,全部拿出来讲解时,他们极为欢迎。
但接电话的值班领导再听说要求广播台发稿费的时候,领导又毫不犹豫地拒绝。
倒不是他真的脑子糊涂,认为承载在录音带上的知识,就比印在书上的知识低一等。
而是广播电台有广播电台的管理规定。
比如说广播来稿,电台发稿费,是按照字数来的。
原稿件也要留存作为底子,这样财务对账才能对的上。
可你一卷录音带过来了,电台要怎么给你算稿费呢?
薛琴无语了:“那你们打算白拿,一分钱不给吗?合着我们多做事,我们还有错了?”
她重话说过头,又立刻想办法找补,“要不这样,我们夜校的老师把教案写好了,然后投稿,你们自己读,行不?”
电台的领导哭笑不得:“你们夜校也太看得起我们了。术业有专攻,你们把稿件拿过来,我们播音员都未必会读。”
不是他妄自菲薄,而是有些数理化符号,你们没学过你就真不会。
薛琴无奈了:“那您说该怎么办?总不能让我们老师辛辛苦苦地做白工吧。”
电台领导也不愿意放弃这么一个好节目。
今年的高考是结束了,但是高考的热潮不仅没有落下,反而越涨越高。
这个时候广播台如果出节目,给考生们和准考生们解析高考题目,那肯定是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绝对受欢迎。
电台领导敲着自己地中海脑袋,突然间有了主意:“这样子吧,你们老师把教案弄好了,直接拿着教案到我们广播台来录。”
话说出口以后,他愈发觉得有道理,“我们广播台有专门的录音室,条件要比你们自己录的好多了。”
说着,他还暴露了自己的嫌弃,“你们先前录的那个磁带,质量是真不行。如果没有讲义在旁边配合着看,单听广播,神仙才能听的懂。”
这也是正常的。
录音带的质量取决于收音条件。
你一个普通教室,直接对着录音机讲课,旁边的杂音干扰多了去。
也就是第一次高考,所有人都是兵荒马乱,没鱼虾也行,根本顾不上挑剔。
不然,谁乐意听啊。
薛琴被讲的心动了,却还是犹豫一件事:“可我们老师到你们广播台去录磁带,要怎么算考勤呢?你们给我们发个函,我们这边算出差还是怎么滴?”
电台领导当机立断:“就给你们夜校发函。”
他想的还挺全面,“你们老师过来录磁带,我们就按照录广播小说发酬劳。这笔钱就交给你们夜校,省的到时候你们领导也有意见,说是没给单位干活,不应该拿工资。”
薛琴大喜过望,满口答应:“好好好。”
她挂了电话,就赶紧去找叶菁菁,一个劲儿地催促:“快快快,第一堂课两个小时,你先把这个教案做出来,然后去广播电台录。”
叶菁菁惊讶,还有这操作?
不过她无所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