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菁菁难以置信:“他们没回家过年吗?”
“过完了过完了。”出来的农民笑着跟他们打招呼,发出邀请,“晚上人民公园有灯会,你们去看啊,过来买好吃的啊。”
原来他们听说人民公园大年初一办灯会的事儿,立刻觉得在家待着也没啥意思,不如去灯会卖点东西。
农民们也搞不清楚啥是灯会。
六十年代,户籍管理就非常严格了,农民没个正经事儿,拿不到介绍信,根本进不了城。
城里的灯会再热闹,也跟他们没关系。
他们对灯会的理解,就是庙会。
而但凡是庙会,肯定要有人买东西呀。吃的喝的用的都有人买。
跟他们主动搭话的农民,这回上灯会就是卖蒸糕的。
叶菁菁好奇地问跟着他出来的人:“那你卖什么呀?”
“卖杯子,竹杯子。”
他的杯子就是用竹筒做的,上面雕着简单的图案,栩栩如生,颇为灵秀,也算是杯子的卖点。
但叶菁菁理解不了:“你晚上怎么卖杯子?晚上黑灯瞎火的,人家根本看不清你杯子上的图案。”
那农民这才回过神来:“哎呦,那可怎么办。”
“趁天没黑,赶紧去呀。”叶菁菁提醒他,“说不定现在已经有人没事做,在公园门口等着去看灯会了。”
另一个卖蒸糕的农民也赶紧抬脚:“我跟你一块去,早点卖完了,我们也看看灯。”
薛琴看着他们慌慌张张的背影,忍不住跟叶菁菁感叹:“难怪说小农经济,我觉得农民做小买卖的心思好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