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我心中有分寸。”姜韶华放慢语气:“短短三个月,我能做的事其实有限。众臣默默隐忍退让,也是因为清楚三个月后我会回南阳郡。他们不和我翻脸,是想熬过这一段时日。我就是有天大的能耐,也没办法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整顿吏治。”
“我能做的,就是削几根烂枝烂叶,震慑一下心思各异的众臣。让大梁官场风气稍微好转,也能让百姓们稍稍喘口气。”
真正大刀阔斧的改革,会带来混乱和难以预料的后果,现在不是时候。也轮不到她这个南阳郡主来做。
最后这一句,姜韶华没说出口,陈瑾瑜也听懂了。
陈瑾瑜沉默片刻,叹道:“京城比我们南阳郡差得远了。在南阳郡,上下一心,郡主一声令下,大家都照着做。齐心合力,拧成一股绳。在这里,却是人人都有私心私欲,我每天随在郡主左右,看遍朝中重臣们勾心斗角的嘴脸。还要看郡主和他们虚与委蛇,心里真是够够的。”
“这么多人,这么多时间精力,都拿来治国理政多好。他们怎么就非要斗来斗去?不顾百姓不顾朝堂大局不管江山安稳!大梁朝堂就这么一群重臣,实在令人失望。”
陈瑾瑜越说越激动,俏脸被愤怒烧红了一片。
姜韶华淡淡道:“或许,在他们眼中,本郡主才是那个争权夺利不择手段的那一个!”
“这些不说也罢。私下里发发牢骚无妨,在人前可别露出一星半点。”
陈瑾瑜闷闷地点头。
……
隔日,小朝会结束后,姜韶华再次提起去工部巡查。
有了五天做缓冲,又有礼部不痛不痒的巡查先例在,周尚书也就没那么紧张了,拱手道:“臣给郡主在前领路。”
姜韶华唇角含笑:“有劳周尚书。”
就在此时,一个意想不到的声音响起:“郡主一人去工部,只怕看不过来。臣斗胆自荐,一同随行。”
是郑宸。
很显然,郑宸要随行去工部巡查,是郑太皇太后的主意,也得到了太和帝的允许。
姜韶华不动声色地扫了郑宸一眼:“郑舍人想随行无妨,不过,到了工部,要听本郡主的安排。不可冒失行事。”
郑宸拱手领命。
周尚书自然清楚郑宸的出现是怎么回事,心里倏忽一沉,迅速看王丞相一眼。王丞相微不可见地摇摇头,周尚书便将反驳的话咽了回去。
六部衙门,都在皇宫外御道两旁。工部衙门正好和礼部衙门相对,衙门规制相同,大门修建得一模一样。
不过,里面就大不相同了。
礼部清幽雅洁,处处透着不紧不慢的文官矜持气度。工部开阔舒朗,没什么多余的花草树木,官吏比礼部多了一倍不止。还有许多工匠打扮的人,在远处跪下行礼。
周尚书张口解释:“近来工部一直在忙修河堤一事,召了许多擅长修河堤的工匠前来做预案。人难免多一些,都是些不懂规矩的粗人。郡主千金之躯,不宜让他们靠近,以免唐突冒犯郡主。”
姜韶华却笑道:“本郡主对修建河堤一事,颇感兴趣,正想仔细了解。”然后转头吩咐:“郑舍人去点两个口齿利索些的工匠来。”
郑宸心里痛不痛快,面上都不能流露,利索地领命前去。
第494章 巡查(三)
“小的赵大洪,见过郡主。”
“小的房羽,见过郡主。”
赵大洪年约五旬,头发半白,是工部里品级最高的工匠,擅长修河堤。
房羽年轻些,看着也有四十来岁模样,擅长是是勘查地形测绘计算。
这两人都是工匠里真正懂治水患的顶尖匠人。郑宸一打听探询,便将他们两个提溜过来了。
姜韶华目光一扫,笑着说道:“你们两个起身,今日就伴在本郡主左右,以备本郡主随时问询。”
赵大洪恭敬应是,房羽却犹豫片刻低声道:“郡主,尚书大人这两日催着要河堤修建预案,小的在衙门里忙了几天几夜,今天正忙到最要紧关头……”
“大胆!闭嘴!”周尚书猛地沉了脸:“郡主代天子来巡查工部,让你随伺左右是你的福气,你岂能以差事忙碌为由推托。这是对郡主不敬,对皇上不敬!”
房羽一个工匠,哪里担得起这么大的罪名,慌忙跪下,磕头请罪:“小的失言,请郡主饶命。”
周尚书是故意借着斥责工匠让她这个“打扰工部”的南阳郡主难堪。
姜韶华心中哂然一笑,不动声色地说道:“起身,你做事尽心尽责,是工匠典范。本郡主岂会怪你。本郡主巴不得工部上下都是你这等认真做事之人,将河堤修得结实稳妥些,也就不会年年都被冲毁河堤,以致洪水泛滥百姓受灾受苦,户部每年都要耗费大笔钱粮了。”
指桑骂槐谁不会?
周尚书被这一番话羞辱得脸上火辣辣,咳嗽一声道:“房羽,你今日就跟在郡主身边。郡主有问,你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