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豆官一脸认真地看着妙善仙姑,似乎是怕她做得不对。
见她称量了出来,也松了口气,道:“师爷,姑姑这是在称量灾气来着。”
“这些受了灾的地方,分量与别处不同,但因为到了这里,便也都受到灾气的影响,所以普通的秤砣称不出来。”
“但太岁是分量不变之物,用固定分量的青食做定子,便能称出来。”
胡麻也觉得新鲜,便道:“那称出了有灾,便又如何?”
“有灾,便要寻灾物。”
小豆官脑袋晃晃,帽子上的两根翅上下摆动,小红棠在一边看着挺有意思的模样。
豆官道:“灾是无形的,到了世间,便需要附着在一物上面,这就是灾物。”
“虽然这江湖门道里面,只有盗灾这一门里,名字带个灾字,但其实与盗灾打交道的极多。”
“人生三灾八难,谁也逃不过去不是?只是守岁人身子壮,可以熬,走鬼门里会祈福,请来鬼神驱灾……”
“当然,那也是以前,现在鬼神不管这些,它们自己还要躲着灾呢……”
“除非咱不食牛,真的把塘神香火,引到了这天下里来。”
“但说到底,世间九成九的人,遇着了灾,还是只能躲,躲得过去也就成了。”
“只有盗灾门里不同,他们擅长收灾之法,能将一个地方的灾收了去,不过,便是盗灾门里的人,也不能留太多灾在身上。”
“太沉了,背不动,所以收灾之外,还要放灾。”
“这一收一放之间,杀人救人都是无形,便是盗灾一门里的本事了。”
“……”
听这小豆官说的条理清晰,头头是道,胡麻也来了兴致,微笑道:“那若是这样,盗灾门里的人岂不是很容易做功德?”
“在人群里收了灾,却到无人之处放去,那不救人无数?”
“灾物不死,没这么容易瞒着的。”
小豆官摇着头,道:“灾物的强弱,是按人的分量来算的。”
“若人的分量都是大小相同的,那在这里救了一百个人,收灾的时候便等于欠了这灾物一百个人。”
“等到放灾的时候,便须得在放灾之地,害上一百个人,这才不会伤了盗灾人。”
“若是害的人不够,那就等于自己欠了这债的,自己,家人,亲朋友,都要赔上,就这,还怕不够哩……”
“……”
胡麻听着这些,倒是想起了孟家,与此竟是一个道理。
所不同的是,盗灾门里的,是四下里寻灾,孟家,却是额外请了灾下来。
“当然啦,人生在世间,这分量本就不同。”
小豆官见着师爷细心地问自己,便不由得骄傲起来。
胸膛挺起,脑袋上两只小翅儿晃得更厉害,道:“遇着命数重的,死他一个,能活百人,所以盗灾门里的,也尤擅观命。”
“他们每收一次灾,都要仔细算清楚,赚了多少,欠了多少,只有平了账,最后才不会被反噬。”
胡麻点着头,赞许地看了豆官一眼,只可惜手头上没有血食,没办法赏他。
抬头看去,便见妙善仙姑称完了灾,便径直入了这一家的宅门,不多时,却是从里面拎了一只碗,一根筷子出来。
将这碗向上一抛,便用筷子,顶住了这一只碗。
摇摇晃晃,却不掉下来。
然后,她向豆官使了个眼色,手里的拂尘轻摆,便缓向四下里走去。
熬煮草药的锅前,郎中向了山里的方向一指,道:“我不懂灾,但我记得,那位走鬼要除灾之时,是朝了那个方向去的。”
妙善仙姑不高兴道:“既然不懂,你就别乱说话。”
说着,一边拂尘轻轻摆动,一边向了几个方向,都走了几步。
却果然是在向了山里方向走的时候,这摇摇晃晃的碗,仿佛转得快了些,于是她心里有了数,径直向前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