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来

剑来 第2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陈平安重新将签筒放回桌上,神情郑重,问道:“道长,我把五文钱都给你,也不抽签了,只请道长将那张黄纸符文,写得比平时更好一些,行不行?”
道人笑意如常,略作思量,点头道:“可。”
桌案上,笔墨砚纸早就备好,道人仔细问过了陈平安爹娘的姓名籍贯生辰,抽出一张黄色符纸,很快就写完,一气呵成。
至于写了什么,陈平安茫然不知。
搁下笔,提起那张符纸,年轻道人吹了吹墨迹,“拿回家后,人站在门槛内,将黄纸烧在门槛外,就行了。”
少年郑重其事地接过那张符纸,小心翼翼珍藏起来后,没有忘记把五枚铜钱放在桌案上,鞠躬致谢。
年轻道人挥挥手,示意少年忙自己的事情去。
陈平安撒开腿跑去送最后一封信。
道人懒洋洋靠在椅子上,瞥了眼铜钱,弯腰伸手将它们搂到身前。
就在此时,一只小巧玲珑的黄雀,从高空飞扑到桌面上,轻啄了一下某颗铜钱,很快便没了兴致,振翅远去。
“黄雀始欲衔花来,君家种桃花未开。”
道人悠悠然念完这句诗词后,故作潇洒地轻轻挥袖,叹气道:“命里八尺,莫求一丈啊。”
这一挥袖,就有两支竹签从袖子里滑落,掉在地上,道人哎呦一声,赶紧捡起来,然后鬼鬼祟祟四处张望,发现暂时无人留心这边,这才如释重负,重新将那两支竹签藏入宽松的袖口。
年轻道人咳嗽一声,板起脸,继续守株待兔,等待下一位客人。
他有些感慨,果然还是赚女子的钱,更容易一些。
其实,年轻道人袖中所藏两支竹签,一支是最上签,一支是最下签,都是用来挣大钱的。
不足为外人道也。
少年自然不清楚这些奥妙玄机,一路脚步轻盈,来到那座乡塾馆舍外,附近竹林郁郁,绿意欲滴。
陈平安放缓脚步,屋内响起中年人的醇厚嗓音,“日出有曜,羔裘如濡。”
随后便有一阵齐整清脆的稚嫩嗓音响起,“日出有曜,羔裘如濡。”
陈平安抬头望去,旭日东升,煌煌泱泱。
少年怔怔出神。
等他回过神,蒙学孩童正在摇头晃脑,按照先生的要求,娴熟背诵一段文章:“惊蛰时分,天地生发,万物始荣。夜卧早行,广步于庭,君子缓行,以便生志……”
陈平安站在学塾门口,欲言又止。
两鬓微霜的中年儒士转头望来,轻轻走出屋子。
陈平安将书信双手递出去,恭敬道:“这是先生的书信。”
一袭青衫的高大男人接过信封后,温声说道:“以后无事的时候,你可以多来这里旁听。”
陈平安有些为难,毕竟他未必真有时间来此听这位先生教书,少年不愿欺骗他。
男人笑了笑,善解人意道:“无妨,道理全在书上,做人却在书外。你去忙吧。”
陈平安松了口气,告辞离去。
少年跑出去很远后,鬼使神差地转头回望。
只见那位先生始终站在门口,身影沐浴在阳光中,远远望去,恍若神人。
第4章 黄鸟
如果没有去过福禄街或是桃叶巷,陈平安可能这辈子,都不会意识到泥瓶巷的阴暗狭窄。不过草鞋少年非但没有生出失落的感觉,反而终于感到心安,少年笑着伸出双手,刚好掌心触碰到两边的黄泥墙壁,记得大概三四年前,陈平安还只能双手指尖触及泥墙。
走到自家屋前,发现院门大开,以为遭贼的少年连忙跑入院子,结果看到一个高大少年坐在门槛上,背靠上锁的屋门,百无聊赖地打着哈欠,看到陈平安后,火烧屁股一般站起身,跑到陈平安身前,一把攥紧陈平安的胳膊,狠狠拽向屋子,压低嗓音道:“赶紧开门,有要紧事要跟你说!”
陈平安没能挣脱开这家伙的束缚,只得被他拉去开了屋门,比他年龄年长两岁的健壮少年,很快就摔开陈平安,蹑手蹑脚摸上陈平安的木板床,将耳朵死死贴在墙壁上,听起了隔壁的墙脚根。
陈平安好奇问道:“刘羡阳,你在干什么?”
高大少年对陈平安的问话置若罔闻,约莫半炷香后,刘羡阳恢复正常,坐在木板床边缘,脸色复杂,既有些释然,也有些遗憾。
刘羡阳此时才发现陈平安在做一件古怪的勾当,蹲在门内,身体向外倾,用一截只剩下拇指大小的蜡烛,烧掉一张黄纸,灰烬都落在门槛外。貌似陈平安还念念有词,只是离得有些远,刘羡阳听得不真切。
刘羡阳,正是一座老字号龙窑姚老头的关门弟子,至于资质鲁钝的陈平安,老人从头到尾根本就没真正认下这个徒弟,在当地,徒弟没有敬拜师茶,或是师父没有喝过那杯茶,就等于没有师徒名分。陈平安和刘羡阳不是邻居,双方祖宅离着挺远,之所以刘羡阳当时会跟姚老头介绍陈平安,源于两个少年有过一段陈年恩怨,刘羡阳曾是小镇出了名顽劣少年,爷爷去世前,家里好歹还有个长辈管着,等到他爷爷病逝后,十二三岁就身高马大不输青壮男子的少年,成了街坊邻居人人头疼的混世魔王,后来不知为何,刘羡阳惹恼了一伙卢家子弟,结果给人死死堵在泥瓶巷里,结结实实的一顿痛打,对方都是正值气盛的少年,下手从不计较轻重,刘羡阳很快给打得呕血不止,住在泥瓶巷的十多户人家,多是小龙窑讨碗饭吃的底层匠户,哪敢掺和这浑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