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南

青南 第24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默默点头,青南也清楚,以今日的能力不可能完成。
覡鹳当年肯定仔细调查过这些遗址,他到底是因为心怀希望而出走,还是因为绝望呢?
“玄旸,宫城在西边有一道口子,倒是可以将它补上。”
从高处看,那道缺口仍很明显。
玄旸伸出手指,隔空在宫城的东城门外,划出一个四方的形状,他说:“城墙既能抵挡山洪,也能抵御外敌。羽邑需要武备,也需要城防,最好是在城门外筑一座瓮城。高地族人擅长营建石城,他们会在主城门外建造保护城门的障墙与门房,称为瓮城。”
第18章
青宫大覡的房间有一股草药味, 光线也比较昏暗,房屋深邃,屋中的四扇窗户仅开启半扇, 有限的光照在大覡苍白的大面具上, 那份苍白,显得有些诡异, 仿佛那并非是面具,而是一位卧榻多时, 缺乏光照的病人脸上应有的颜色。
“西城墙邻近山崖,时常遭遇洪水侵蚀, 修好又塌, 塌了又修,不过是徒费人力。你从外面带来的筑城技术, 能确保新修的墙不会再垮塌吗?你得先跟我说说,你的新方法。”
青宫大覡的声音严肃,他说话时目光落在玄旸身上,人们总是会惧怕大覡面具上那双黑洞洞的眼睛,但他却从对方脸上看到笑意。
“确实, 我得好好讲讲我在高地族见到的筑城方法, 就我所见, 他们筑造的城最为牢固, 以人力几乎无法攻破。之所以能如此牢固,在于他们筑城时, 每当城墙垒到一定的高度, 便在城墙上横插一根粗木头, 做为墙体的筋骨,他们称这种木头为:纴木。”玄旸边说边展示一块木板, 木板上有一副用炭条绘制的纴木示意图。
青南将灯盏托至青宫大覡跟前,照亮玄旸展示的木板,使上面的图案更为清晰,方便青宫大覡览阅。
冬日天冷,青宫大覡又患病惧风寒,若不最好的光照是太阳。
青宫大覡对着木板仔仔细细看了很久,并询问玄旸几个问题,得到的回答显然令他很满意,他看向青南,嘱咐:“覡鹭,你遣人去鹿畔,立即将垣周父子唤来。”
“是,我这便去。”青南领命。
他很清楚唤这对父子过来做什么,匆匆离去。
玄旸问:“这二人是?”
青宫大覡回:“羽邑最好的土匠,你说的方法,他们父子只要掌握技法,便能筑造。”
“方法是这个方法,到底有用没用,光只是言语,很难让人信服。可以让这对土匠父子先用这个方法筑造河堤,再以大水冲击河堤,测试效果。”与肃穆的青宫大覡独处一室,即便是其他巫覡也会显得拘谨,普通人更是诚惶诚恐,玄旸却很自在。
“不必,此法可行。”
青宫大覡放下手中的木板,抬起头,声音沉毅,他继续说:“玄旸,筑造西城墙之时,你必须亲身参与,教导众人,你能做到吗。”
“我会在羽邑待到明年开春,乐意效劳。”
“你需用心,事成,我将奖赏你。羽邑虽然僻陋,青宫也还有一两件好物,能酬谢远来相助的客人。”
“多谢。”玄旸起身,恭敬地行了个礼。
青宫大覡的目光再次落在这个异乡人身上,在他对自己行岱夷礼时,那姿态,那神情,似曾相似,在玄旸身上,看到他舅父舒纪的影子。
那是个放浪不羁,游历四方,博学多闻的人,不过已经物故。
旧交不敌年岁,大多已作古。
青宫大覡轻抬了下手,示意下去吧。
病痛使久坐成为一种折磨,青宫大覡感到十分倦乏,他往后倚靠,望向窗外,不大的窗户,日后恐怕将成为他观察外界的唯一窗口。
他已经无法亲自监工,甚至连凭借自己的力量,下楼都成为一件困难事。
半扇窗带来的光照,只能照亮一个角落,大覡的大部分身体都隐匿于昏暗之中。
羽邑宫城的西城墙有一道被洪水冲垮的缺口,垮塌多年未曾修葺,一直放任不管肯定不行,缺口会越来越大,甚至整面西城墙会因此而坍塌。
在修补西城墙缺口之前,需要先清理壕沟里的淤积,使壕沟通畅,这样下暴雨时,滚滚洪水便能从壕沟流走,而不会溢出壕沟,冲击墙基。
壕沟环绕着城墙,当发生战争时,它是城墙的一道防线,在平日里,它是城中居□□输物资的一条水路。
人们筑城之前,总是先挖壕沟,挖出的土,正好堆筑城墙。
羽邑的壕沟大部分淤塞,全都疏通不可行,需要巨量的劳动力,今日的羽邑无力承担。
西城墙最容易遭受山洪袭击,所以选择疏通西城墙外的那一段壕沟,掏挖淤泥,顺应地势,将水流引入沼泽地。
垣周父子蹲在地上,用树枝在沙面上绘制图形,讲解工事,他们身边围聚着一大群人,人们七嘴八舌,提着各种问题,使得垣周父子时不时停下讲解,或与人争辩几句。
“这么麻烦做什么,要让壕沟里的水往外流还不容易,从旁边挖不就行,再过去不是有个大湖。”
“下暴雨大湖的水都要往外溢,把壕沟和池水连起来,你是想让大伙的家被水淹啊!”
“垣崮,你和你爹能吃上青宫的稻子,不愁吃喝,你们父子让我们挖这么长的沟,可不是三五天就能挖完,我们要干活又不能外出找食,这些天吃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