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不只是叛王震诧,草原的大可汗更是震怒,发出数道信来。
“谢玄玉狂邪淫乱,夺人妻子,无赖至极,大齐放任此贼祸乱北方,背弃联姻,岂有礼仪之邦之态!”这是信上的言辞。
回应大可汗的,是君侯派人送去一封信,邀请大可汗前来观礼,见证他与公主大婚,必然会盛情款待。得到的又是大可汗的数道叱骂信件。
与此同时,公主收拢黑鳞军和旧日魏王兵马,编为“北地军”。
朝堂自顾不暇,四方都是叛军,对这二人婚事,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公主与君侯的婚典,定在秋末时分,地址选在一座古行宫。
古行宫矗立在夕阳的光辉中,芦苇荡随晚风飘扬,沙鸥掠过粼粼波光金色水面,发出的清越叫声,公主的玉车在此时经过芦苇荡,缓缓向行宫驶来。
不管这桩婚事在众人口中如何沸腾,当公主的身影出现从华盖马车帘幔后,嘈杂的人群都静默下来。
年轻的君侯红袍骏马,策马到车边,朝着车中人伸出手。
一只柔荑撩开纱幔,探了出来。
从前那一抹只存在于众人口中的倩影,在这一刻,仿佛鲜丽活了过来。
公主之美,无须多言。
并非她云鬓花颜金步摇,而是她长身立在秋日光影中,衣裙随风摇荡,浸在暖光里,有一种耀眼灼目之感。
公主遭能带兵重回故都,在废墟之上重建家园,一扫北地连年战事不止的悲痛底色,仿佛给众人带来了希望。
在她下马车时,马车突然一震,公主身形晃荡,手中金色漆扇险些落地,一只手臂在此时探过来。
君将及时抱住公主,带她上骏马。
道喜之声从四面八方涌来,羲灵抱紧他的肩膀,被夕阳的光晕刺眯起眼,对上他投下来的眸光,心口砰砰直跳。
这一桩婚事,一方是北地精心浇灌的明珠,一方是坐拥西北之地的君侯,般配无比。
**
古行宫建造在河水之畔,即便入夜,也能听到连绵不绝的水潮声。
新房中烧着蜡烛,雕刻成“双喜”样式的蜡烛滴下热油,堆成黏黏糊糊的一团。
早在傍晚,羲灵和谢玄玉便入了喜房,做完了同牢之礼,此后是宴席,羲灵借口不胜酒力,早早就离开席间。
此刻喜房中,少女跪坐在矮案前,长裙铺展在后,裙摆金箔泛着细微金光,而在她面前桌上,铺展摆放着大大小小的公文。
侍女静静立在一旁,从以前的传闻,以为公主必然是沉稳娴静,可眼下相处,才公主性格觉截然相反。
只见公主随意坐在那里,握着笔杆,眉心紧蹙,仿佛甚是苦恼那些文书上的内容。
那桌面也是杂乱无章,地上也随意散落着公文书简。
“公主,时辰不早了,奴婢来伺候您卸下簪环。”
羲灵轻道一声“好”,目光却没从那公文上移开一步,自然也没注意到,身后殿门响起发出的细微动静。
侍女抬头,见君侯已来,双手贴着腹,不做一声,一步一步慢慢退出去,将殿门关上。
一道身影在羲灵身侧投下,羲灵道:“稍等。”
她握住笔杆,想要再批完这道公文,却发觉那道阴影高大,回神时,他已在身后跪坐下,一股属于他身上的气息,慢慢地从后环绕而来,羲灵后颈感觉到那灼热的气息,渐渐僵住。
她微垂目光,看到男人如玉的五指中,握着一只蝴蝶流苏发坠。
谢玄玉道:“那日公主和臣从西可汗领地回去,执意与臣共乘一骑方便说话,这只流苏就是那时,从公主发中滑落,落在了臣怀里。”
此后一连三月,二人因为战事分开,只在信件中来往,在战后,她也忙着政务,直到今夜婚典,二人才再次见面。
羲灵轻轻嗯了一声,不再言语。
面前落地大镜中倒映出二人的身影,新郎官穿红色时,与他平日穿冷色气质截然不同,眉眼间昳丽之色,压都压不住,又因昏黄烛光打在脸上,别添了几分温柔意态。
他抬手,将蝴蝶流苏发坠,慢慢簪入羲灵挽起的鬓发中。
“多谢君侯。”
蜡烛轻轻摇了一下。
已至深秋,夜已清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