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第343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只是以前用惯了银元宝,没想着改,也没有改的必要。
“这银子比洋人的不差哪里去。”
宝音点头。
[这样的银币被百姓拿去交税,应该可以取缔火耗了吧?]
他脸上的笑容消失,无奈道:“马上要出征,这时候提,不是让我内部不稳吗?”
他如何不知火耗问题,这事情得一项一项来,要是传出推广银币取代火耗,他敢说民间百姓永远也不可能摸到银币。
宝音也明白这个道理,有些事还没到推进的时候,就像是摊丁入亩,那是建立在滋生人丁永不收赋上。
这两个要是调整一下,摊丁入亩少的税怕是得加到人头税上。
两人聊了几句钱币还有战争债券的事,她将图纸放在了他面前。
“我预备花五年时间修建一条天津卫通往江南浦口的铁路。”
皇帝被这话吸引了注意力,目光也放在地图上。
地图上已经用彩色笔画了一条铁路出来。
她介绍这条铁路,“这是一百多年后,大清跟英国、德国贷款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我不清楚现在跟一百年后有什么变化,你看看可有需要改的。”
光是黄河改道就能影响铁路行驶路线。
“我大清修建的铁路?”
皇帝很惊讶,在她口中大清落后洋人,他以为铁路是大清后面的国家才有的,没想到大清自己就有。
有铁路、有枪、有大船,洋人到底比大清先进多少,才完胜大清?
宝音可不管他有多惊讶,南北两个选择,她还是决定修南边这一条。
反正蒙古在清王朝手里一直没脱离掌控,还是南边更重要。
真要往北修,也得北边人多的时候。
想到修铁路需要的人手,她又跟他下了一笔订单。
“你俘虏的人不要杀,卖给我修铁路,一个青壮年我给你二两银子。”
皇帝眼皮一跳,跟着开玩笑道:“外面卖身为奴的青年都不止这个价了。”
她也给他讲道理:“这人到我手里,还得管吃喝,改造他们的思想,他们只会放牧,其他什么都不会,买来本来就是亏本。”
“你看,俘虏了这些人你不用养,也不用费心管,还有银子拿,二两一个绝对不吃亏。”
他摇头,“那可不行,俘虏是士兵的战功,你要走了,他们不就顺势了,这银子有一半是要给士兵的,五两一个,你要是出这个价,我敢保证绿营兵能将准噶尔部的人都给你抓来……”
八旗士兵现在他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之前平定三藩是一路溃败,还是他将主力换成绿营才挽回颓势。
这次出征的主力当然也是绿营兵。
第200章
绿营兵和八旗士兵不一样, 绿营兵招募的是汉人。
跟日渐不得用的八旗兵营相比,绿营兵是当前大清最得用的军营。
不过得用不代表待遇就好,绿营兵在待遇上跟八旗兵相差不大, 政治待遇却远不如八旗兵,也没有什么隐晦收入。
军官还能吃空饷,绿营兵得兼职做其他营生才能养活家人。
宝音神色一动, 自然知道皇帝透露的意思,这会儿的绿营兵更类似于雇佣兵,只是雇主是朝廷。
换句话说这里面也不是没有动脑筋的机会。
[绿营兵?我记得乾隆那会儿大清几次出征都是靠绿营兵吧, 什么八旗士兵连上马都不会, 弓都拉不开,乾隆还出声嘲讽过。]
皇帝听了, 眉宇间出现烦躁, 八旗糜烂不堪用这会儿就有了迹象, 他每次木兰围猎, 展示八旗骑射, 那都是挑挑拣拣选了最挑尖的人。
他能不知道北边草原的心思吗?
满人就是草原上拼搏出来的,明白草原部落只服从强者, 他能做的就是镇压一批, 拉拢一批, 再打服一批。
准噶尔部能在漠北崛起, 以为只靠着准噶尔的力量吗?指不定哪些不老实的部落两边押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