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音翻开书本,她让人寻来不少黄宗羲的著作,有不少都是他的弟子收集。
这些书是竖格式,看着可真是费眼睛。
随意翻了翻,确定看不懂,宝音去找人支援。
她抱着这些书往隔壁乾清宫走去,进门后听见隔壁朗朗读书声,她停下了脚步。
宝音若有所思,本来她是找南书房的侍讲学士,现在一看,上书房的夫子也挺合适。
近两年上书房阿哥们添加了不少课程,不只限于满语蒙语还有汉家四书五经。
年长几个阿哥学的课程里有数学、化学、物理、医学等等。
总之满蒙宗学里学的阿哥要学,满蒙宗学里没有的阿哥也要学。
这类通常是琴棋书画和西洋语。
阿哥们的课程被塞得慢慢地,因为有了电灯,他们的学习的时间也在调整,没往少地减,而是多加了半个时辰。
这事宝音挺无语,皇帝是对自己儿子学习管得真严厉。
课程一多,夫子们倒是轻松了,因为多添了几位夫子,他们时间排得更宽松了。
宝音就盯上了教四书五经的那位,好像是叫张廷瓒。
张廷瓒,张英的长子,没有他弟弟出名,主要是死在了张英前头。
当然现在还好好活着,挺受皇帝待见,现在是詹事府少詹事,为太子和皇子服务。
第283章
南书房成立已经有十个年头了, 这里聚集了翰林院里不少博学多才的人。
皇帝求学、疑问,总能在这些人里找到答案,可以说是皇帝的外置大脑。
宝音进去时, 皇帝正和一群精英说话,聊的就是铁路。
他也没有避着她,铁路很重要, 稳定,四通八达,比早前的官道和漕运海运都安全。
火车修到哪里就能控制到哪里, 这一点国内精英已经达成共识。
在宝音看来这群精英更像是皇帝的顾问, 会给他不同角度的建议启发,同样的精英团她也养了, 只是更偏向于商业。
“漠南面积过大, 在哪个地方设立站点不重要, 重要的是几个蒙古旗都要穿过。”
“臣认为最好是草木丰盛偏一点的地方, 火车站建立后可以尝试着让一部分牧民定下来。”
“牧民自古逐水草而居, 不可能会留在一个地方定居。”
“若是利用火车将远方的优良牧草运送过来呢?”
“这……”
“北边不是有了储备牧草的工艺,据说生意做得还挺大, 科尔沁草原就卖了不少草场的草。”
一众汉臣一个个出主意, 坐在上首的皇帝不作声。
宝音在外间等了片刻, 才听见皇帝将人打发的声音。
“此事再议。”
“见过娘娘。”一个个迎面撞上, 只好拱手请安再退出去。
里面安静下来, 宝音走了进去,皇帝放下杯子正准备起身,看她抱着几本书过来,挑了挑眉。
[借我一个人,帮我翻译一下这些书中内容。]
“哪个人还得让你跟我说借字?”
“张英的长子, 太子身边那个。”
“翻译什么书?”
皇帝走过来从她怀里抽出一本,“是黄宗羲写的?”
“没研究过他的思想理论,这不是想着要见面了吗?先临时抱佛脚了解一下。”
她将书放在桌面上,叹了口气,“之乎者也,看着就心烦,读不进去,好歹找一位学霸帮着翻译一下,倒也不用一字一句翻译,就是帮我提炼一下,这书里到底说了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