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满枝将具体日期记下来,打算回去找出《大公报》看看。
她平时只阅览本地报纸和《人民日报》,其他报纸还真没怎么看过。
余振芳继续道:“至于是否有必要,将合作社转成国营工厂,我觉得是十分有必要的!我先跟大家分享几个真实案例。”
“咱们市里的第五铁器社,规模不算小,去年五金公司为了支援外省赈灾,给这个铁器社下了一笔2000把斧头的订单。赈灾工作嘛,利润肯定不会太高的,结果就因为利润低,这个社生产的2000把斧头中有1400把因质量不合格被退回了!”
“还有一个东风棉织社,原本想要扩大生产规模,结果年底给社员分红以后,买机器的钱不够用了。市第二棉织厂有十多台闲置的电力铁木机,其实是可以给东风棉织社使用的。但是他俩一个国营工厂,一个集体合作社,市里想把设备调剂过去都没有办法……”
“……”
叶满枝快速记录着笔记,然后在心里替她总结了一下。
集体企业有股金和分红,社员在思想意识上更注重自身利益,看中经济效益,不愿意接受带有重大政治意义的任务。
而且合作社的设备归集体所有,社与社,社与厂之间都不能调拨,国家也无权支配。
这已经无法满足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发展的需要了。
叶满枝竖着耳朵听大佬们的讨论,感觉像在进修班上课。
一下午的时间,算是让大家认可了改革的重要性。
梁主任觉得这种讨论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连改革办的人都是带着疑虑工作的,想要说服社员同意转厂就更不可能了!
*
最开始的几天,改革办先在区里工作,规划出一套改革方案,暂时不用去合作社调研,也就用不上公车。
叶满枝想趁着这个工夫,尽快学会骑自行车。
冯大成是工业局的干部,平时就是骑着自行车上下班的,所以改革办分给组里的那辆公车,能由叶满枝和黎婷婷轮换着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