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军工大院

五十年代军工大院 第180节(3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周牧几次想插话,都被她提高音量加快语速,岔过去了。
然后又展开谈了谈一五计划对工业化进程的影响啦,成立人民公社对农业发展的积极意义啦,口干舌燥地又讲了十分钟。
刘副校长一直认真听着,偶尔给她纠正几个用词错误,比如生产队不应该那样说。
叶满枝对其他纠正都虚心接受了,轮到“生产队”的时候,她就要反驳了。
“我最近在看苏联《民族友谊》杂志上连载的一篇长篇小说《姐妹们》,那里面的织布女工为了反抗老板的剥削,斗争的第一步就是组建生产队。苏联当地对‘生产队’就是这样称呼的。”
刘副校长在本子上记了几笔,又笑问:“那上面也讲人民公社了吗?”
“没有。苏联只有集体农庄,没有人民公社。我之前看过一部电影叫《蝴蝶姑娘》,女主角玛丽诺就是集体农庄的饲养员。”
“那你为什么要把人民公社翻译成hapoдharkoyha?”
叶满枝实话实说,这个词是她临时编的,“巴黎公社就用了koyha,我觉得两个公社是一个意思。”
刘副校长不置可否地笑笑。
公社和生产队还是新名词,目前还没有统一解释,但他觉得这女同学有几分急智。
目光扫过干站了将近半小时的三个男生,刘副校长没让他们回答同样的问题。
他转而问:“要是捷克斯洛伐克交流团的代表,向你们询问我市机械制造业生产革新的情况,你们要如何介绍?”
三个男生习惯性地看向叶满枝,以为她又要抢先发言。
但叶满枝并没着急开口,她对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革新不怎么了解,没必要上赶着露怯。
这种问题是工科生的强项,三个男生中有两人是机械系的,对于国内机械制造企业的大致情况都有所了解。
而且周牧的亲爹是656厂的副厂长,他多少能知道些内部消息。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