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校有利有弊,但对你来说算是比较保险的选择。”欧阳瑾说,“去年咱们系有两个毕业生被北京的单位要走了,今年会如何分配,谁也说不好。你爱人在滨江工作,孩子又那么小,万一把你分去了外地的单位,你可就难办了……”
“老师,我真有资格留校啊?”叶满枝面上难掩惊讶。
“有啊,今年有两个留校名额,你如果有意愿的话,我可以向系里推荐你,到时候让你接替我当机械厂的厂长。”
如今的大学生,不光看成绩,还得看政治。
教师也是同理。
叶满枝在课题组和机械厂都有不错的发挥,又是工农出身的大学生,申请留校的话有一定竞争力的。
叶满枝被这样的大馅饼砸中,心里乱糟糟的,一时无法抉择。
跟老师说要考虑考虑,就匆忙跑回家跟家人商量去了。
叶守信和常月娥听说闺女能在重点大学当老师,都表现得跟吃了人参果似的。
大学老师诶,那是只有文化人才能当的!
老叶家几辈子贫农,从叶守信这一辈才开始认字。
他原本把希望寄托在脑瓜灵光,又很刻苦的老三身上。
没想到他这小闺女,接连在学业上放卫星,不但考上了大学,这回还要当大学老师啦!
叶守信当即就说:“这还有啥可考虑的,教书育人是多光荣的事呀!而且一旦确认留校,你就不用提心吊胆地等待分配了。”
自打过了年,叶来芽就一直惦记毕业分配的事,生怕像去年那届毕业生似的,被分去外地的单位。
不但离开了爹妈,还得跟吴峥嵘两地分居。
这回有了留校的机会,叶守信和常月娥都举双手支持了。
黄黎原本想提醒一下小姑子,留校未必是什么好选择。
但是想想叶满枝的出身,她又什么也没说。
也许目前不是最好的选择,但过个十几二十年,大学教师确实是清贵体面的工作。
她这小姑子在事业上挺能折腾的,兴许能在改革开放以后,混个重点大学的系主任或是校长当当。
她这边想通了,自然没啥多余的心理活动。
因此,叶满枝眼睛都快瞪酸了,也没能从黄大仙那里看到任何有用的提示。
返回自家以后,她拉着吴峥嵘小声问:“你对我留校有啥看法?”
吴峥嵘温声说:“单纯只看留校这件事,确实是很好的机会。但是进了教育系统不是能轻易跳出来的,你可能要在学校呆一辈子,对于要做一辈子的事业,没点兴趣很难做出成绩。”
叶满枝点点头。
“而且大学教师需要带课题,要有学术产出,你要想好自己能做哪个方向的研究。”
叶满枝在他面前实话实说,“我没想过当老师,也没想过带课题的事,不过船到桥头自然直,我要是真当了老师,到时候总能憋出一个研究方向的。只不过,我虽然文化课成绩能排在前十名,但除了俄文和物理,每科的成绩都很平均,不偏科,也没有太突出的特长。”
她觉得搞科研需要吴爷爷和吴峥嵘这样的天赋型选手。
像她这样的,在科研上未必能有啥建树,要是留校的话,很可能会走行政的路子。
见她将漂亮的眉毛纠结到了一起,吴峥嵘将人拉进怀里坐着,安慰道:“工作和学习都得从兴趣出发,你要是对当老师没兴趣,就不必强求。”
“不留校的话,万一我毕业分配的时候,也像去年那两个毕业生似的,被调去北京的大衙门了,”叶满枝贴着他问,“到时候咱俩怎么办啊?”
“你就那么自信,能被人选去北京?去年那两个毕业生挺优秀的吧?”
“我也很优秀啊!”叶满枝自信满满道,“你看着吧,除非我们这届没有进京名额,有的话,必有我的份!”
她现在可是预备党员啦!
这就是党籍给她的底气!
吴峥嵘笑道:“如果你真的被分配去了北京,那我也跟组织上申请一下,调去北京的研究所工作。”
“真的?”
“嗯。”
吴峥嵘在军事学院的副博士,读得比较坎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