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啊,就数数呗,数清楚就行。”
叶满枝笑道:“你这不是会管嘛,咋还说自己管不好呢?”
李师傅无语道:“管钥匙和瓶子,跟管厂子能一样嘛?”
“厂子不就是由这些小事组成的嘛,你以为我这个副厂长每天都管啥?我管的就是一件件小事呀!”叶满枝敲了敲话筒,对几个车间的工人说,“推行《鞍钢宪法》的机会十分难得,是我竭力为咱们罐头车间和糖果车间争取来的机会。工人阶级是工厂的主人翁,让大家参加管理,不是正好证明咱们工人当家做主了吗?”
“叶厂长,全厂这么多人,每人都参加管理,那不就乱套了嘛。前几年搞过一次,乱得很!”
叶满枝颔首说:“崔大姐说得对,几千人管一件事,确实容易乱套。但如果每人只管一两件事,那就乱不了!”
“咱们先拿罐头车间举个例子,咱们车间的生产规模大,步骤多,内容杂,只靠车间主任和工长班长,其实很难不错眼地管理到每个生产环节。这就需要咱们车间的所有工人都参与进来,进行管理。”
“我这几天去滨江第二啤酒厂进行了调研,生产啤酒与生产罐头的步骤差不多。啤酒厂那边是怎么做的呢?他们在每个班次内部,又进行了分组。比如白班五十人,那么就将这一班的五十人,分成五个生产小组,每组有十个组员。组员们分工负责,把小组的生产、技术、经济,全面管理起来。到时候会根据大家的特长和具体条件,让大家管理诸如考勤、记录、计划、质量、设备、工具、劳保用品等工作,每人管理一项,到时候大家就都能管理工厂了。”
李师傅问:“就让我管一件事啊?”
“对,管理工厂并不难,咱们每人管一件事,对一件事负责。通过这一件事,就能看出大家是否适合做管理工作了。有那管理能力特别强的同志,还将有机会被厂里培养为后备干部!所以希望大家都能认真对待自己的分管工作!”
工人之间顿时哗然一片。
从工人编变成干部编,那难度不是一般的高。
车间里有些“上进”的人,走了好几年关系,都转不成干部编。
“叶厂长,我们管理工厂以后,真有机会变成干部啊?”
“当然了,”叶满枝语气肯定道,“管理能力强的同志,会成为厂里培养的后备干部,啥叫后备干部?就是厂里一旦有了干部空缺,会根据大家的能力和条件,优先考虑咱们后备干部!”
台下聚集着好几百名工人,有人吃她这一套,当然也有人不以为意。
坐在第一排的一个老工人说:“花样倒是挺多的,就是不知道那个什么宪法管不管用。要是屁用没有,那不是白折腾嘛!”
坐在他旁边的工友,在他脚上踢了一下,提醒他别乱说话。
“王师傅的顾虑,应该也是咱们在场大多数同志的顾虑,这《鞍钢宪法》到底好不好使啊?”叶满枝笑道,“罐头车间有个一直解决不掉的隐患,就是罐头瓶子的损耗无法控制,导致所有人都对罐头瓶子的数量含糊不清,容易被不法分子钻空子。这回咱们推行《鞍钢宪法》,正是解决这个隐患的好时机,时间不用太久,先等一个礼拜吧,到时候咱们再来看看效果!”
*
叶满枝给车间工人们开完大会,又拉着车间主任和工长班长们开小会。
目的就是让各车间尽快给工人们分工,让大家参与到工厂管理中来。
她在这边搞得热火朝天,另外几位厂长也一直关注着罐头车间的动静。
陈谦去办公室找她几次都扑了空,后来直接去车间里向她打听试点的情况。
叶满枝信心满满地说:“好得很呀!工人们都特别有干劲儿,让大家当家做主,谁能不乐意呀!我们昨天已经全部完成分组了,今天正式分管各自的工作。只一天的时间就看出了效果!”
“这么快?”陈谦不信。
“当然了!”叶满枝往洗瓶工那边一指,“知道那边有多少个罐头瓶子嘛?今早几个小组的分管工人数清楚了,一共4821个。你再看那个杀菌锅,够干净吧?这是分管工人擦出来的!”
陈谦:“……”
效果够立竿见影的。
叶满枝撺掇道:“陈厂长,你也跟厂里申请一下,让你包干的车间也推行《鞍钢宪法》吧。”
因为上级的处罚决定,最近陈谦跟牛恩久的关系有点微妙。
陈谦这个生产副厂长的权利并没有外人以为的那么大,但是出了事故以后,他却是第一个被推出去背锅的。
尽管牛恩久已经私下安抚陈谦好几次了,但陈谦心里真能没疙瘩嘛?
叶满枝在班子里势单力薄,提议能否被采纳,全看牛恩久的心情。要是有机会的话,她还是想找人抱团取暖的。
陈谦就是个不错的人选。
“试点有一个就行了,”陈谦说,“我先在罐头车间这边取取经,等到时机合适的时候再往其他车间推行。”
叶满枝爽快道:“行,你随便取经,反正你是生产副厂长,这些车间都归你管,你多往这边跑跑,也帮大家提提意见吧。”
她看了眼手表,问:“陈厂长,你一会儿不着急下班吧?”
“嗯。”
“那你帮我在车间盯一会儿,今晚我值班,但我爱人出差了,我得先去幼儿园把孩子接回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