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军工大院

五十年代军工大院 第372节(3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董建斌不信任地摇头:“他们凭啥那么好心?孟主任,你可别忘了江北汽车厂的教训!前几年,江北汽车厂也跟曙光厂一样好心!”
经他提醒,其他人也说:“对,之前的教训还没吃够吗?这次要是应承了,咱可未必还能那么幸运!”
提起江北汽车厂,孟平也有些不确定了。
前几年江北汽车厂想在滨江本地采购汽车大灯,也跑来灯泡厂要求合作。
那时候老厂长没防备,还以为人家是真心想采购车灯的,带着全厂上下忙前忙后研制新产品。
结果人家图穷匕见,根本就不是想采购车灯,而是想把灯泡厂并入汽车厂,专门为他们生产汽车大灯。
江北汽车厂是国营大厂,比灯泡厂的规模大出十倍不止,福利待遇也是数一数二的。
很多基层工人都对汽车厂的大饼动了心,要求把厂子并过去。
而领导层几乎没有一个人愿意与汽车厂合并。
宁做鸡头不当凤尾,在灯泡厂,他们能当厂长副厂长,但是去了汽车厂,他们连个屁都不是。
当时职工闹得很凶,领导层又没有特别合适的理由拒绝,就只能先拖着。
幸好汽车厂突然改了口风,只想要一半的车间工人,另一半工人和领导层还归灯泡厂。
少一半工人会影响灯泡厂的日常生产,老厂长将官司打到市领导跟前,才让灯泡厂免于并入汽车厂。
这回主动送上门的曙光厂,在规模上与汽车厂差不多。
要是也动了兼并他们的心思,那灯泡厂还能如上次那般幸运吗?
几人相互交换个眼神,再没人提转产显像管的话了。
*
无论是合作还是合并,都得是双方自愿的,强扭的瓜不甜,叶满枝不想做强人所难的事。
所以,她这次跟康健去灯泡厂考察,主要还是看看灯泡厂是否有转产意愿。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