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厂一众人直接傻眼。
黄河意外道:“咱零星生产十几台还行,一下子来300台的任务,这可咋生产啊?”
“听说这里还有中江专区和德化专区的100台。”
“平均每天生产三台,其实也还行,”康健说,“先组织人手弄个洗衣机车间吧,而且还得赶紧跟电机厂订货……”
曙光厂没有洗衣机生产线,就这样赶鸭子上架,搞起了洗衣机小作坊。
叶满枝觉得其实还好,洗衣机不是国家特批亏损经营的产品。
商业局给洗衣机的定价很高。
只要有人能买单,那他们生产洗衣机就是有赚头的。
最起码能把过剩的劳动力利用起来,还能招20个833厂子弟进厂。
*
洗衣机车间搞起了小作坊,电视机车间那边有四个攻坚小组,在仿制那两条进口生产线。
叶满枝搞不懂技术上的事,便将工作交给了几位男同志,她则重新将注意力放到了经营管理上。
年底有各种总结、对账、报账,为了方便工作,她将办公地点搬回了厂部的办公室。
桌子上堆着两大摞账本和报表,叶满枝看得眼睛发酸。
她走到门口喊了声“燕萍”,很快便有个脑袋从斜对面的办公室里探出来。
“主任,有啥事?”
孙燕萍是厂办安排给叶满枝的秘书,平时就在厂办工作,领导有需要才会喊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