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的法师

清末的法师 第884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李建功出身贫寒,曾经在临夏的石桥巷口摆摊卖头绳。
头绳可是必需品,因为大家都有辫子。
李建功家里还有一头奶牛,妻子每天挤牛奶给附近人家送奶补贴家用。
他有好几个儿子,两口子一起做小买卖,本来吃糠咽菜后还能有些许盈余。
只是,李建功这人慷慨激昂,不拘小节。
邻里中,无论汉回,这家冬天濒临冻死,他就偷偷拿钱去柴草市场买点茅草送去;那家缺衣少食,他也要帮忙解燃眉之急。
旁人这么干,或许是收买人心,拉拢人手去做刀客干那劫掠的营生,可李建功却踏踏实实继续做他头绳的小买卖度日,多少年都是如此。
纸里包不住火,有天他婆娘看见他给别人家送茅草,便哭闹起来。
当地有一陇上名流,是个贡生,路过时看了会热闹,得知真相后,觉得他人还怪好哩,这个年代好人太稀缺,就给他了点本钱,教他怎么做买卖挣点辛苦钱。
交通不畅、信息不达的西北地区,真的是随意点拨两句就能发点小财。
靠着河西走廊这条路,完全可以将西北地区的特产运到外面,再从外间运回来绸缎布匹和茶叶,无论散卖,还是交由当地的商号都能小赚一笔。
这种营生,赵传薪哪怕身怀秘境空间这等神器都懒得去做,可对李建功而言,却是点石成金的秘术。
当即跑了一个来回,赚的他合不拢嘴,不但钱还给那贡生,自己还有本钱扩大买卖。
几年的时间,他从挑着担子开始,经营到如今七辆骡车的车队。
要不是因为他变本加厉的资助邻里穷人,怕是车队能达到十多辆。
不但如此,赵传薪还得知,他掀起了抵制日货的热潮后,消息慢慢传到了西北,李建功还参与了抵制日货运动。
两人千里外就有了交集,但李建功并不知道这点,言语中还夸赞赵传薪乃头号爱国志士。
刚刚那群土匪要杀他,他都能放土匪一马。
赵传薪感慨:这简直是陇上菩萨啊!
李建功叹口气说:“头些年,外出的时候,我都报马家名号,只可惜,自马帮统死后,马家失势,其子马麟严令我等不得用其名声买平安,以至于有今日之祸……”
赵传薪放下方巾,拿瓶子喝了一口水,问:“马家又是怎么回事?”
李建功解释,马家发迹于马海晏,马海晏是回回,他精于骑射,长大后更是参与到反清队伍当中。
同治十一年,马海晏投降清廷,编入军籍。
义和团运动时期,马海晏被调往京畿驻守。
在京畿与八国联军作战,获六品军功牌,还跟着逃亡的慈禧赴西安。
为何马家会失势?
只因甘军作战太勇猛,马海晏的队伍太勇猛,而八国联军又胜了,所以就受到了惩处。
赵传薪愕然:“我焯,第一次听说因为作战勇猛被惩处的!”
李建功苦笑:“谁说不是呢?其实,用马家名号买平安,我深以为耻,又无可奈何。盖因马帮统死后,马家兄弟,兄长马麒长官接替其父部署。但马麒杀心甚重,动辄杀人。而马麟贪财无度,当年暴乱期间,他趁机劫掠财物,贩卖羊毛、皮货,曾经我在他那里进货,发现毛皮上还沾着牧民的血……”
大致上,马海晏还算是个有原则的人。
但他两个儿子却不是东西。
赵传薪不知道的是,马麟的儿子马步芳后来成了西北的土皇帝、大军阀,出逃的时候,据说携带的黄金多的将飞机都给干趴窝了……
一路闲聊着,那伙土匪并没有回来找场子。
走到了天黑,在一处尖站休息。
赵传薪见尼古拉·特斯拉满脸疲惫,坐下后直捶打老腰,心里多少有些愧疚。
他一边给莫辛纳甘补充消耗的子弹,一边说:“尼古拉,等过了凤翔,我带你感受风驰电掣。”
尼古拉·特斯拉有气无力的苦笑一声。
风驰电掣,意味着彻骨的寒冷。
此处的白天的气温,也不过一两度的样子。到了晚上更是能达到零下。
他知道赵传薪的速度有多快,怕是能把他冻成冰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