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寒山已经知晓,这个世界的武道,并不讲究什么淬炼天梯,但跟南宋的路数也不一样。
他们在开发丹田气海之后,内力修炼精纯,盈满四肢百脉,下一步就是开发中丹田,又称开绛宫。
下丹田炼精力杂气,化为醇厚内功,中丹田炼心血元气,化为刚强内功。
按照苏寒山推测和刚才验证,中丹田这个境界,战力上已经可以对等天梯。
中丹田茁壮圆满后,就要开上丹田,炼潜意灵气,化为幽奥内功。
上丹田能不能对等整个真形境界,苏寒山暂且不得而知。
东岳庙这本功法,只记载到上丹田境界,开创者见识不足,对于更高的境界,只是有所耳闻,草草提及几笔,称之为玉液还丹。
按照福兴道人的见闻,当初在松江府会战的四大势力,是都有还丹高手存世的。
“三大丹田……玉液还丹……”
“我连真形极境都还没达到,只给我半年时间,让我来借鉴可能跟玄胎相关的奥秘,还真是瞧得起我。”
苏寒山手指轻轻敲着桌面,心中思索不休,眸子里面却已经不自觉露出明亮的斗志。
“那就让我来试试,这半年里,够不够我深入的体验本土武道特色,够不够我在练功之外,再多做些顺心顺眼的事情。”
区区一本丹鼎内文,一座东岳庙的人手,无论从哪个角度,都不够看。
还好,松江知府衙门,与松江府各大寺庙每年的聚会,就在不久之后。
第219章 走过松江,酒入愚肠
松江府这些做大烟生意的寺庙,每年的大集会,初时是约在龙华寺。
那片地方,在松江府南郊,堪称是整个松江首屈一指的大寺庙,龙华晚钟,更是名列松江八景,地方敞亮,熏香瓜果,戏班茶叶用的都是上品。
可知府大人嫌那里太吵闹,纵然闭了四门,不让香客进去,周边也颇多俗气,于是从自己名下拨了一座别府,专供他跟这些和尚道士每年一聚。
东岳庙按照惯例,这天是一大早就要起来,往那边赶路的。
苏寒山只带了福兴、寿全两个道士出门,也不租买车马,只让寿全引路,信步而走。
清朝的时候,广府是唯一的通商口岸,洋人要上岸,只能走广府那边,养出了好一片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繁华景象。
不要说是十三行那些大商人,就是佛山镇上一个累世富户的吃穿用度,也堪比公卿,眼界见识更是不俗,常常看到洋人往来租住。
那时候,松江府这边要是见到了一个洋人,多半还要以为是妖人。
到了嘉庆十八年,紫禁城陷落,皇帝被斩,各地乱战之后,洋人可就不把什么大清的规矩放在心上,几番占领松江,要把这里打造成一个不逊广府的大通商码头。
之后洋人虽被击退,但是广府被徐皇帝占领,其他势力的茶叶、生丝等大宗货物,当然不肯运到徐皇帝的地盘上去,纷纷改走松江府。
这些年下来,这块地方的流动人口足足膨胀了百倍。
苏寒山走的这条路虽是土路,但也是大路,最宽敞处,可容六辆马车并行。
路上真是什么样的人都能见着,有坐在路边茶楼里,头戴瓜皮帽、拖着小辫子、满面油光与人吹嘘的老头子。
有剪了短发、身穿燕尾服的年轻人,提着箱子从人力车上下来。
有戴着假发、发尾卷曲的洋人,从西洋格式的马车里钻出来。
也有在酒楼上头戴方巾,身穿圆领长袍,如同明朝士人打扮的中年男子。
而那些老百姓的装束,更是五花八门,不剃头但仍然留着辫子的不少,直接把头发割短的也极多。
满清一百多年的统治下来,再说什么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剪头发,自然是个大笑话。
满清的统治崩溃之后,那些个家有余财的,是由着自己喜好来选装束,而对于老百姓来说,则是怎么方便怎么来。
很多做体力活的青壮年,实际上都是直接剃个光头,过三四个月长长了之后,再剃一回,毕竟剃头也是要钱的。
苏寒山走到路尾拐角的地方,小路上一大群扁担木桶的汉子急匆匆跑过来时,就可以看到,这群人留的都是那样半长不长的头发。
“快让,快让!!”
那群汉子都穿得不多,大半是一件敞胸的褂子、一条遮不到脚踝的粗布裤,但浑身热气腾腾,大呼小叫,挤开小路上的行人。
有些穷酸书生打扮的,从路边铺子里探出头来,见了这群人,就在背后暗骂:“又是这群水老虎!赶着去投胎!”
松江府现在商旅如云,各地涌进来的人多,不但住宅拥挤,棚户林立,用水也成了一大难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