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对方不相信,她执筷吃了两口,问:“你可吃过晚饭了?”
侍女不自觉摸着干瘪的肚子,答说:“奴婢用过晚饭了。”
“都吃了些什么?”林蕴霏又问。
“吃了一碗粥。”侍女轻声回答。
是了,饥荒之时做粥能少用些稻米,如此又能多坚持几日。
“你吃饱了吗?”其实多余问这个,林蕴霏清楚她断没有吃饱。
侍女才答“多谢殿下关心,奴婢吃饱了”,她的肚中便发出一道响。
这道响声在落针可闻的屋内尤为清晰,那侍女连忙跪下来,说:“奴婢在殿下面前失了态,还望殿下恕罪。”
“起来吧,饥饿又由不得你控制,”林蕴霏将那碗汤递给她,说,“我有些吃不下,倒了却也可惜,你帮我吃了吧。”
侍女那双圆眼一下子瞪得极大,喉咙也忍不住滑动,但她还是有些不敢轻易动主人的吃食,迟疑着没去接。
林蕴霏看出她的顾虑,转而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奴婢唤作蓝儿,大人吩咐奴婢在之后的这段日子里服侍殿下。”侍女如实以答。
“你若将我伺候得好,这样的赏赐也算不得什么。”林蕴霏驾轻就熟地装出以往跋扈娇蛮的派头,从头上随意取下一支金钗一并给她。
这下蓝儿欢天喜地接受金钗与汤,她欲出去喝,但被林蕴霏叫住:“你且在这儿喝完吧,如若被别人瞧见,恐会惹来非议。”
“哎。”蓝儿脆生生道,捧着汤悄然无声地喝完,眼睛眯起像只偷腥的狸奴。
林蕴霏确乎没什么胃口,倒不是因为饭菜粗淡。
甫一夹起米粒,她便想到云州城外那个稚童的血盆之口,胃中顿起翻天巨浪,搅得她难以下咽。
但她既不能随意浪费食物,又得靠食物吊着气力,是以缓缓将饭菜吃完,足足花了近半个时辰。
待林蕴霏用过饭,蓝儿收拾好食盘将门打开,猝不及防见到外头站着的黑衣青年,发出一声惊呼。
“蓝儿,怎么了?”林蕴霏循声走出去,惊异道,“你回来了。”
潜睿向她颔首,言简意赅地言明来意:“殿下,徐大人与三皇子邀你去侧厅议事。”
“国师他已经去了。”青年望着她,又添了一句。
第63章 “外物动乱,我更该以不乱应之。”
林蕴霏到达侧厅时, 屋内肃然的气氛稍缓。
“殿下来了,快请坐吧。”徐直起身迎她,行了臣礼。
适才她一心顾着谢呈的伤势, 故而忽略了这位被世人誉为“真大夫”的云州太守。
如今定睛一看,林蕴霏发现他确实与她见过的许多官员不同。
徐直行礼时肩正身直, 手势也是繁复的古礼,周身有种说不出的古朴安静的气度。
关乎此人的那些逸事立时涌入林蕴霏脑中。
据说他无师自学, 苦读二十年后方参加科考,于三十五岁一鸣惊人, 摘得前朝靖禾十三年的探花。
但因前朝末位帝王不思朝政, 徐直虽有八斗之才,却未有受到重用, 在翰林院中蹉跎了整整三年光阴。
意识到壮志难酬的他, 选择了抬棺死谏, 引得帝王震怒。
若非一旁的群臣齐齐为他求情, 徐直恐会血溅金銮殿。
在此之后, 徐直彻底对这位君主失去希望, 选择摘下乌纱帽返回家中耕地采桑。
先皇建立大昭后,正需有治世之才的文臣,于是三次下达圣旨授予徐直官职。
彼时徐直迟迟不肯接受封官*,随后顶着州署县衙的催促上书一份陈情表,言明他家中祖母垂垂老矣,日薄西山, 而祖母于他有拳拳养育之恩,他无法离开她左右, 准请先皇能开恩,许他为祖母送终。
百善孝为先, 先皇被其日月可鉴的孝心感动,于是不再强求。
但明眼人皆能瞧出,徐直也是借此事成全了对旧主的情谊。
此事与此陈情表使得徐直的声名又一次为众人所知晓。
五年后徐直的祖母安然离世,先皇提拔他为五品翰林院侍讲,次年擢升为三品太守,赴云州任职,自此已有二十余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