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

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 第140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雷俊这趟出山前,师父元墨白曾经提及,如今蜀山派内部,同样不太平。
眼下,倒还没有龙虎山李氏这样一家独大,世袭掌门的情况出现。
蜀山派修士同样不禁婚娶,不过一般来说,师承传续方面,蜀山派秉承亲子不同承的宗旨。
传人如果有子嗣,向来不亲自教导,而是拜入其他师兄弟门下为徒。
将来如果有了更下一代,如无特大意外,也会再转入其他宗支门下。
虽然也有大范围交叉的情况出现,但蜀山派内部,暂无特别庞大的宗族。
只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蜀山派内部此前最大的分歧在于,入世和出世。
相较于终南山纯阳宫和龙虎山天师府这另外两大道门圣地来讲,蜀山派同大唐皇室关系最为疏远。
一方面是他们僻居巴蜀。
另一方面也是蜀山派历史上素来如此。
大唐之前的朝代,蜀山派也一直偏居巴蜀一地,少有出川,守着巴蜀群山,尽量避免外间风雨。
但一方面是唐廷帝室为了对抗儒门世家五姓七望,大力扶持佛道圣地。
另一方面是随着蜀山派自身发展壮大,需要越来越多的修行资源。
作为道家外丹派或者说炼器派,鉴于传承道统,蜀山修士修行所需资源,其实相当庞大。
于是近千年以来,蜀山内部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修士发出声音,由出世转为入世,更多同唐廷帝室以及外界接触往来。
好处,当然有。
蜀山日渐发展壮大,作为道门三大圣地中历史最短的一家,迅速坐稳自己的位置,道家炼器派发展壮大,可以同符箓、丹鼎两脉鼎足而立。
蜀山派的势力范围渐渐走出巴蜀,踏足两湖,甚至接触关陇。
但问题,也不是没有。
大量外界人才流入蜀山,也让蜀山内部的声音越来越多,越来越杂。
不知该说是幸运还是不幸。
当前时代,蜀山涌现出不少修为高明的大修士。
但偏偏缺少一言九鼎的领头羊。
于是直接呈现的结果就是……
山头林立。
“一定要说的话,只要不撕破脸大范围内斗动武,山头林立也并非不可接受的情况。”
元墨白当初言道:“追溯多年前的历史,本就是巴蜀群山间众多小门小派乃至散修联合,组成蜀山盟,最后渐渐发展为蜀山派,才彻底奠定道家外丹一脉传承的祖庭根基。”
山头林立,甚至可以算是蜀山的传统之一了。
“但现如今天下大局暗流汹涌,风云聚会,随时可能大变。”
元墨白感慨:“怕就怕外界多方影响下,蜀山最终步了本派当年的后尘。”
真要是内讧分裂,后果可大可小。
或许有可能分散的力量整合为一束,进而更上一层楼。
但更大的可能是,剧烈内耗,元气大伤。
某种程度上来说,天师府也算前车之鉴,给蜀山派打了个样,让蜀山派内部各方领袖虽然常有争端,但还能一直维持斗而不破的局面。
只是,正如元墨白所言,如今天下局面多变难测,一点计划,一点意外,可能就把无数人卷进去。
唐皇张启隆出京前,便不可能料到,这趟出巡居然会落得个如此惊天动地的结果。
甚至,几大名门世族的家主在最初还子应子,制衡唐皇时,也未必能料到最终结局。
多方一起出手,因势利导不断变化下,才有尘埃落定后的一切。
而这些是否他们希望看到的,那就如人饮水,各有冷暖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