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族以畜牧和狩猎维生,不事农务,妇孺赶着羊群在后方缓慢行进,而蛮族则是一人配二骑,奔袭劫掠如风,往来于前线和后方。更令人发指的是,蛮族为了保证食物充裕,他们对于食物的首选是人肉,没有人肉的时候,才会吃羊肉。”
嘎吱嘎吱!金属扭曲的声音在房间中响起,众人看向声音发出来的地方,才发现是威廉。他手中的金属扁壶已经被他捏烂了,酒液从壶中流出,一时间,房间里酒香四溢。
虽然他什么都没说,但是大家都知道,这个世界的蛮族大概是了。
李灼光摆摆手,董尚书接着说道:“当中原腹地一片糜烂时,有一人挺身而出,整合六国有志之士,一齐抗蛮。白灾终究还是褪去了,也就是蛮族入侵的第八年,天气转暖,六国联军一鼓作气,击溃了蛮族,并将剩余的蛮族撵出关外。
更重要的是,此役率先攻占了蛮族马场,缴获了大量的种马。直到现在,蛮族的马匹数量还未恢复到当年的水准。”
李灼光点点头:“让我猜猜,那个挺身而出的人,就是大顺的开国皇帝。他将蛮族赶出关外后,就被众人推举着成为了新的皇帝,六国的领土也懒得还回去了,干脆在其上建立了大顺。”
“呃,先皇帝是众望所归。”
“啧,这种事有哪个不是众望所归的,搞不好还三辞三让呢。”
史书中记载的确实是“众望所归”,但董尚书也知道像是这种记载多少会用些春秋笔法,便也没有再三反驳。
“然后呢,这些事和二十年前的那场动乱有何关系?”
董太师略微思索后,才说道:“蛮族之祸下,还是有不少六国的名门望族幸存了下来。他们有的,是公侯世家,有的干脆就是皇族。
先皇驱除蛮族,所有中原人都要承他的情,但这大顺的建立,却不是所有人都想要看见的。”
魏长风摇了摇头:“马上得天下者,威势最盛,寻常的鬼蜮伎俩不值一提。”
董太师点了点头:“阁下所言不差,但须知这世间的修炼者,修道所需不过财侣法地四字,这财又偏偏排第一。以往六国之时,各大宗门的佼佼者,甚至门内长老或掌教,大多出于所处之地的望族。六国年月绵长,大顺承平日短,压服各家与压服各派,无甚区别。”
李灼光大概明白了:“我猜先太子,必定是主张压服各世家以及各门派的?”
董太师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不止,先太子在薨前,已掌握了压服各世家以及各门派的方法了。”
“既然已身死,想必是失败了。大顺的皇位还能顺利传承,应该是有了平衡吧?既然已经平衡了这么多年,内患从何而来?”
董太师老实答道:“便是因为诸位了。”
第335章 鬼族
“我?别开玩笑了,我来此只是为了解决问题,对于你们的这些恩恩怨怨,丝毫没有兴趣。”李灼光摆了摆手,否认道。
董太师看了一眼破军:“敢问此女已被阁下收入宗门了吗?”
“当然。”
“若此女遇到危险,阁下会袖手旁观吗?”
“当然不能。”
董太师又看向破军:“这位小姑娘,若是孙不归孙将军遇到危险,你会袖手旁观吗?”
破军摇了摇头:“不会。”
董太师总结道:“这便是了,自诸位来此地界,平衡已然打破。”
李灼光回忆了一下,那孙将军虽然有几分悍勇与急智,但总归是一个愣头青。李灼光直接问道:“那孙尚书是哪一头的?”
董太师叹了口气:“孙尚书性子光明正大,当年参军也只是为了报蛮族之仇。即便后来官至兵部尚书,其心思也多在北边。他对朝堂内的纷扰,一向嗤之以鼻。
但是他的大儿子与太孙相交莫逆,他的女儿更是嫁给了太孙,最后在二十年前的那场劫难了里,他大儿子死了,女儿郁郁而终,三儿子不死不活,只有小儿子得以幸存。
孙尚书对于两派的观点都不关心,如今也是。他只是想要复仇而已,向着那仍存于世的一派复仇。”
李灼光放下手中的瓜果总结道:“我算是听明白了,因为我们的出现,现在孙尚书有了复仇的底气,不日他就要动手。”
“本也不至于此,这一切全都是我的错。”
李灼光重新拿起了手边的瓜果:“愿闻其详。”
“我等没有修炼天赋的凡人,也并非就没有超脱的手段,只是较之修炼的康庄大道,崎岖了点儿。总结下来也就是一文一武。
文者,读书习字,体悟至理,以圣人德行约束己身,正直聪明,则浩然正气自生矣。
武者,打熬气力,磨炼筋骨,于呼吸之间拿捏血气,体魄强横,则武道真气自显也。
浩然正气有别于武道真气,不是修炼得来,更多的是出于自身的信念,也出于天下读书人的信念。所以有人能一夕悟道而天现异象,也有人做出违心之举,浩然正气尽数散去。
二十年前,我的浩然正气天下间无出其右者,所以没人认为我会撒谎,但是我二十年前,撒了个谎。”
说到这里,董尚书一阵急促地咳嗽,他拿出一个药匣,将里面的东西送入嘴里,缓了口气,继续说道:“再说太子寻到的对付异族的方法,不是什么功法,也不是什么神兵利器,而是一族人,名唤鬼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