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贾璋传

[红楼]贾璋传 第111节(1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贾璋提前了解一下这几个人只会有好处, 不会有坏处。
要知道新帝践祚后,朝廷里面既有新帝又有太上皇, 局势只会变得比现在还要云谲波诡。
自古有言,国无二主, 天无二日。若是乾元帝退位后不愿意放权的话,未来的新帝和太上皇必然会再有一场一场龙争虎斗。
而到了那个时候, 贾璋才刚刚考中进士入朝。若是成绩好考中了一甲,还要时常入值乾清宫奏对文史。
杨宗祯就是想到了这一点,才非得让他这小徒孙提前到文渊阁锻炼一番不可的。
来文渊阁做上一两个月的内阁中书后,贾璋他必然会更加精明谨慎,也会了解当今皇帝和几位阁老的脾气秉性。
有了这些基础,贾璋必然自保无虞,说不得还能乘青云而起。
杨宗祯承认自己有私心。
孙辈里面除了杨叔玉,就没人比贾璋更得杨宗祯青眼。
而他这般看重贾璋贾茂行,实际上还是因为叶士高。
毕竟贾璋是叶士高唯一的弟子,可谓是千垧地里的一根独苗苗。
杨宗祯爱屋及乌,难免多疼贾璋一些,多为贾璋考虑一些。
翰林院里面的翰林们也听说杨阁老要带挈徒孙的事情了。
这些翰林里面有不少人都挺嫉妒贾璋的。
但是一想到贾璋现在只是一个来翰林院历事的监生,就算去了杨阁老那里也不能加官进爵,这些人的心气儿才顺了些。
不过也有人是真心为贾璋高兴的。
比如说赵仪赵师叔,比如说吴修撰和韩修撰等人。
与赵仪赵师叔,吴、韩两位修撰及众翰林告别后,贾璋才带上牙牌与公函文书,与周首辅身边的中书舍人刘继业刘修撰一起离开了翰林院,往文渊阁去了。
刘继业是六年前的进士,他父亲刘新铨是周东野的学生,曾上奏疏替周东野说话,结果被皇帝贬斥到西北做知县吃沙子去了,日子过得苦不堪言。
后来刘继业一考出来,就得到了周东野的重用。
这份重用显然是因为刘心铨的忠心耿耿,而不是因为刘继业本人的才具。
周东野可能是念旧情才提拔了故人之子,也可能是想要效仿那千金买马骨的故事,这才提拔了刘继业做内阁中书。
后面能够坐稳这个位置,全赖刘继业自己吃得了辛苦,受得了气,这才渐渐得了周阁老的欢喜。
这人平日里行事也是极妥当极和气的,在前往文渊阁的路上,刘继业就对贾璋笑道:“茂行贤弟,你年纪小别害怕,阁老们都是和气人。”
刘继业主动递了橄榄枝过来,贾璋当然也不会不识趣儿到拒绝刘继业的好意:“多谢贤兄安慰学生,茂行在国子监就听师父说过几位阁老的风采。”
他叫刘继业贤兄,是因为刘继业叫了他贤弟,他再叫刘继业大人,未免显得过于生份。
但是自称学生,却是贾璋他本人行事谨慎的表现。
不管刘继业如何亲切,他贾璋都不能昏了头脑。
毕竟他目前只是一个无品级的监生,可不能做出那等轻狂僭越之举,引人非议。
“学生对几位阁老心往神驰,只可惜我人小德薄,一直与几位阁老缘悭一面。今日能够拜见几位阁老,真是茂行此生莫大的荣幸。”
贾璋这一番唱念做打格外有信念感,就连刘继业都没有分辨得出真假来。
他只在心里暗暗吐槽,这杨阁老的徒孙怎么这般会拍马屁?
杨阁老这般宠爱贾璋这个徒孙,难道就是因为贾璋擅长溜须拍马吗?
两人一边说话一边走,没过多久就到了文渊阁大门前。
门口巡检的兵丁检查完我们手中的牙牌,又看了贾璋手中的公函文书,这才放他们进去。
在分开前,刘继业还在对贾璋百般夸奖、千般拉拢。
贾璋也不接那些拉拢的话,只笑道:“多谢贤兄美意,日后学生在阁内还需要贤兄多多提携照顾啊!”
刘继业见他这样滑不留手,也不再讨没趣儿了。
也是,贾茂行是杨阁老的徒孙,又这般被阁老看重,哪里稀罕来首揆这里抢夹生饭吃呢?
不过刘继业心里虽然这样想,面上却依旧笑着道:“哪里用这般客气?茂行入阁办事后若是有什么不懂的,直接来愚兄这里问就是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